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攻击(攻擊)  拼音:gōng jí
1.以武力、语言或文字对人施加伤害。如:「他义正词严,以事实澄清了对手的攻击。」
2.主动进攻,袭击敌人。《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今他筑起大堤,左右又筑两城,以防巢湖后面攻击,诸公须要仔细。」
《國語辭典》:掩杀(掩殺)  拼音:yǎn shā
乘敌不备而袭击之。《薛仁贵征辽事略》:「催兵掩杀,太宗失败,兵荒将乱,伞倒旗斜。」《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你等他回去之时,听炮响为号,伏兵齐起,上前掩杀。」也作「掩袭」。
《漢語大詞典》:加兵
(1).谓发动战争,以武力进攻。韩非子·有度:“﹝ 魏 安釐王 ﹞加兵於 齐 ,私 平陆 之都。”史记·魏公子列传:“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 魏 十餘年。”周书·王罴传论:“ 梁 人为之退舍, 高氏 不敢加兵。”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刘漫塘 遗之诗曰:‘……加兵杀僇非仁矣,纵火焚烧岂义歟?’”
(2).谓增加兵力。《三国演义》第五九回:“众将又请曰:‘ 丞相 每闻贼加兵添众,则有喜色,何也?’”
《國語辭典》:侵掠  拼音:qīn lüè
侵犯掠夺。《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赞曰》:「侵掠所获,岁钜万计。」《三国演义》第二回:「四方盗贼并起,侵掠州郡。」
《國語辭典》:夹攻(夾攻)  拼音:jiá gōng
从两面攻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狐毛、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国语。吴语》:「越人分为二师,将以夹攻我师。」也作「夹击」。
《國語辭典》:分割  拼音:fēn gē
将整体予以分开。如:「连体婴分割手术」。
《漢語大詞典》:侵伐
兴兵越境讨罪;进攻他国。左传·桓公十年:“ 郑 人怒,请师於 齐 , 齐 人以 卫 师助之,故不称侵伐。”春秋·桓公十年“ 齐侯 、 卫侯 、 郑伯 来战于 郎 ” 晋 杜预 注:“改‘侵伐’而书‘来战’。” 孔颖达 疏:“然则侵伐者,师旅讨罪之名也。” 宋 苏辙 《礼义信足以成德论》:“ 周 衰,凡所以教民之具既废,而战攻侵伐之役交横于天下。”《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休萌战攻侵伐之谋,共享安净和平之福。”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纪元前四百九十四年, 吴 王 夫差 侵伐 越国 , 越国 大败。”
《漢語大詞典》:饮海(飲海)
饮马于海。谓军队进攻达到海边。 宋 岳珂 桯史·岁星之祥:“ 建炎 庚戌,狄骑饮海,上躬御楼船,次於 龙翔 。”
《國語辭典》:攻打  拼音:gōng dǎ
攻击敌方。《三国演义》第二回:「朱俊引兵围住阳城攻打,一面差人打探皇甫嵩消息。」
《漢語大詞典》:击虚(擊虚)
乘敌之空虚而进攻。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分類:空虚进攻
《國語辭典》:还击(還擊)  拼音:huán jí
对他方的攻势予以反击。如:「忍受了这么多的屈辱,他终于还击了。」
《國語辭典》:首犯  拼音:shǒu fàn
主犯、主谋。《文明小史》第七回:「幸得首犯未曾漏网,又拿到同谋道士三名,庙祝一名,一共拿到一十五个。」
《漢語大詞典》:守战(守戰)
(1).防守与进攻。《商君书·农战》:“《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韩非子·亡徵:“无守战之备,而轻攻伐者,可亡也。”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后汉书·仲长统传:“简精悍以习师田,修武器以存守战。”
(2).防守之战。《商君书·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
分類:防守进攻
《國語辭典》:反攻  拼音:fǎn gōng
1.战争或竞赛时,处于劣势或呈现败象的一方,重新整顿,再度出击。
2.回头反击。《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吴人焉敢攻吾邑,举兵反攻之,老弱尽杀之矣。」
《漢語大詞典》:仰攻
从低处向高处进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 曰:‘恶卿不欲作将善云梯仰攻?’” 清 恽敬 《前四川提督董公神道碑铭》:“贼据 斑斕山 死守,公仰攻八日。” 曹亚伯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黄花岗之役》:“时敌居高临下,势难仰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