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7,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倍还
双还
还笔
乌还
还宗
还辙
还假
还服
依还
还璧
还土
还席
还踵
还朱
还装
《漢語大詞典》:倍还(倍還)
加倍偿还。太平御览卷八一七引 晋 卢楙 《四王遗事》:“ 惠帝 於 鄴 ,与 成都王 还 洛阳 ,出城仓卒,上下无持资食之调。道中有驱羊二百餘口者,便勒将之 洛 ,得以为粮。至 洛 , 卢志 启以右藏绢倍还羊主。”《元典章·圣政一·劝农桑》:“诸色人等毋得纵放头足食践损坏桑果田禾,违者断罪倍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债负》:“律有远年倍还之条。”
分類:加倍偿还
《骈字类编》:双还(双还)
南北朝 沈约 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四 冬白纻 双去双还誓不移,长袖拂面为君施。
《漢語大詞典》:还笔(還筆)
南史·江淹传:“又尝宿於冶亭,梦一丈夫自称 郭璞 ,谓 淹 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 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后以“还笔”为才尽之典。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八:“ 文通 裂锦还笔,入梦以来,便无佳句,人谓才尽。”
分類:尽之
《骈字类编》:乌还(乌还)
王筠 乐府杂曲乌还夜已逼 虫飞晓尚赊。
《漢語大詞典》:还宗(還宗)
出嗣异姓或别支的养子还归本宗、恢复原姓。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冒 冯 姓者皆还宗。” 胡三省 注:“冒 冯 姓者,皆 行袭 之养子也,使之归宗,所以消散其党。”《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不怕等二老归天后再还宗,或者兼祧两姓俱可。”
《漢語大詞典》:还辙(還轍)
回车。谓返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欢悦!万里孤踪,十年客梦,如今甫得还辙。” 清 陈梦雷 《拟古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飞雁逐风翔,行辕有还辙。”
分類:回车返归
《漢語大詞典》:还假(還假)
犹销假。 唐 白居易 《移家入新宅》诗:“疾平未还假,官閒得分司。”
分類:销假
《漢語大詞典》:还服(還服)
犹还俗。晋书·艺术传·佛图澄:“其 赵 人为沙门者,还服百姓。”
分類:还俗
《國語辭典》:依还(依還)  拼音:yī huán
依旧、仍旧。宋。吴文英〈满江红。结束萧仙〉词:「结束萧仙,啸梁鬼、依还未灭。」元。无名氏《渔樵记》第四折:「只除这紫绶金章,可不的依还是赤手空拳。」
分類:依旧
《漢語大詞典》:还璧(還璧)
(1).归还玉璧。 战国 时, 秦昭王 以强凌弱,声称以十五城换 赵国 新得到的 和氏 璧。 蔺相如 奉璧入 秦 , 秦王 得璧之后,无意践诺。 蔺相如 智赚 秦昭王 ,使 和氏 璧归还 赵国 。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 楚后 让盟, 秦君 还璧。”
(2).敬辞。称归还原物或辞谢馈赠之物。《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 王三老 道:‘既然庚帖返去,原聘也必然还璧。’” 明 李贽 《答李惟清书》:“若留阿堵於囊中,或有旅次之虞,怀资之恐,重为兄忧,未可知矣。幸察余之真诚,使得还璧。” 清 李渔 《闻过楼》第三回:“小人只説自家命好,撞着了太岁,所以留在身边,不曾送来还璧。”
《漢語大詞典》:还土(還土)
(1).回到封地。后汉书·窦融传:“它日会见,迎詔 融 曰:‘日者知公欲让职还土,故命公暑热且自便。今相见,宜论它事,勿得復言。’”
(2).返回大地。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别集·顿悟师》:“不久,师坐而化,乃留诗於壁。诗云:‘精神若还天,肉骨又还土。’”
(3).开矿之后,用泥土填塞坑洞。
《國語辭典》:还席(還席)  拼音:huán xí
1.受人邀宴后,设酒席回请对方。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吃得醉的醉了,饱的饱了,我们都散罢,待明年容在下还席。」
2.戏称酒醉后呕吐。
《漢語大詞典》:还踵(還踵)
旋踵;转身。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善者》:“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还踵。”《汉书·晁错传》:“如此而劝以厚赏,威以重罚,则前死不还踵矣。” 颜师古 注:“还读曰旋。还踵,回旋其足也。”《汉书·王莽传上》:“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寧朝。”新唐书·李绛传:“夫兵不内御,要须应变……请分隶本道,则号令齐一,前战不还踵矣。”
分類:旋踵转身
《韵府拾遗 虞韵》:还朱(还朱)
杨维桢承露盘赋老者饮尔颜朽兮还朱
《漢語大詞典》:还装(還裝)
指归途的行李。梁书·王珍国传:“罢任还都,路经 江州 ,刺史 柳世隆 临渚饯别,见 珍国 还装轻素,乃叹曰:‘此真可谓良二千石也。’”
分類:归途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