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归涂(歸塗)
亦作“ 归途 ”。
(1).返回的路途。 晋 陆机 《赠从兄车骑》诗:“感彼归涂艰,使我怨慕深。” 宋 苏轼 《与胡祠部游法华山》:“归涂千里尽风荷,清唱一声闻《露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设帐都门,归涂遇寇。”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墨子 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
(2).犹归趋,最终的途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
《國語辭典》:回去  拼音:huí qu
1.回到原来的地方。《儒林外史》第一回:「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辞了,方才上轿回去。」《红楼梦》第六五回:「贾珍回去之后,以后亦不敢轻易再来。」
2.俗称死亡为「回去」。
《漢語大詞典》:回帆(迴帆)
归舟,乘船返回。 唐 杜甫 《回棹》诗:“顺浪翻堪倚,迴帆又省牵。” 仇兆鳌 注:“且自 衡 迴 潭 ,舟行下水,故顺浪而省牵。” 清 丘逢甲 《与林谷宜比部夜话》诗:“白云簪笔留诗梦, 黄海 迴帆话刼尘。”
《漢語大詞典》:归志(歸志)
(1).返回的念头。左传·襄公九年:“师老而劳,且有归志。”孟子·公孙丑下:“夫出 昼 ,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2).犹归服。孔丛子·论书:“苟由其道致其仁,则远方归志而致其敬焉。”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况廼服义徒拥,归志莫从。”
《國語辭典》:回马(回馬)  拼音:huí mǎ
掉转马头,改变马行进的方向。唐。白居易〈晚归有感〉诗:「回马独归来,低眉心郁郁。」
《漢語大詞典》:反马(反馬)
春秋 、 战国 时,大夫以上嫁女,用马车送到夫家,三个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车留下,把马送回,叫作反马。左传·宣公五年:“秋,九月, 齐 高固 来逆女,自为也。故书曰:逆 叔姬 ,即自逆也。冬来,反马也。” 孔颖达 疏:“礼送女适於夫氏,留其所送之马,谦不敢自安於夫。若被出弃,则将乘之以归,故留之也。至三月庙见,夫妇之情既固,则夫家遣使反其所留之马,以示与之偕老,不復归也。”
《國語辭典》:反照  拼音:fǎn zhào
光线反射。唐。白居易〈窗中列远岫〉诗:「碧爱新晴后,明宜反照中。」也作「返照」。
《國語辭典》:回程  拼音:huí chéng
返回的路程。如:「他在回程途中遇上游行队伍,耽搁了一下。」明。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妇上路回乡》:「若念骨肉一家,须早办回程。」
《漢語大詞典》:回还(迴還)
(1).犹往返,来回。 南朝 宋 武帝 《自君之出矣》诗:“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 宋 朱松 《西湖泛舟》诗:“风艇纵看山转侧,烟堤儘逐水回还。”
(2).返回原处。回来。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一折:“早回还,教公子开颜。”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半夜里恰回还,抵多少夕阳归去晚。”
(3).返回原处。回去。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将 江 上应有战船,尽行拘收,不放 关公 回还。” 清 洪升 《长生殿·合围》:“听罢了令……各自里回还,镇守定疆藩。”
(4).犹反复。 唐 李峤 《汾阴行》:“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还不可测。”
(1).退却;返回。汉书·王尊传:“及水盛隄坏,吏民皆奔走。唯一主簿泣在 尊 旁,立不动。而水波稍却迴还。”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夫一志直往无迴还之虑、瀟洒任理无累着之心者,此乃保仙之子也。”百喻经·与儿期早行喻:“飢渴欲死,寻復迴还,来见其父。”
(2).回环曲折。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交错纠纷,迴还倚伏。” 元 张可久 《折桂令·皆山楼即事》曲:“爱楼居四面皆山。图画横陈,步障迴还。”
《國語辭典》:还都(還都)  拼音:huán dū
返回京都。《三国演义》第三回:「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陛下还都。」
分類:都城返回
《漢語大詞典》:还东(還東)
(1).回身向东;返回东土。宋书·鲜卑吐谷浑传:“诸君试拥马令东,马若还东,我当相随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支道林 还东,时贤竝送於 征虏亭 。”
(2).设席做东,还请别人。红楼梦第六三回:“忽见 平儿 笑嘻嘻的走来,説:‘我亲自来请昨日在席的人,今日我还东,短一个也使不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説是前回扰了少爷的,一向未曾还东,心上十分不安。”《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这些人除去 钱 王 二位是带还东的,其餘全是 黄胖姑 的好友。”
《漢語大詞典》:归道(歸道)
(1).谓辞谢师职。《后汉书·桓荣传》:“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谨使掾臣 汜 再拜归道。” 李贤 注:“归犹谢也。”
(2).返回的路,退路。六韬·虎韬:“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
《漢語大詞典》:归荣(歸榮)
犹荣归。光荣地返回故乡。 唐 司空图 《送草书僧归越》:“今繫名内殿,且为归荣,足以光于远矣。”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謁於学门,将见 吉 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为公卿。”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中:“ 张南山 尚书归荣,家训云:‘为吾后人者,生子虽多,不可不教;生女虽多,不可不举。’”
《漢語大詞典》:告至
(1).古代帝王封禅或出巡时在外所行的祭祀之礼。书·舜典“歳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 孔 传:“班瑞之明月,乃顺春东巡 岱宗 ……燔柴祭天告至。”新唐书·礼乐志四:“又为告至坛,方八十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羣神。”宋史·礼志十七:“巡幸之制, 唐 《开元礼》有告至、肆覲、考制度之仪。”
(2).古代天子、诸侯外出返回时,祭告祖庙并与群臣一起饮酒的礼仪。又称“饮至”。左传·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 唐 孔颖达 疏:“孝子之事亲也,出必告,反必面,事死如事生,故出必告庙,反必告至……行言告庙,反言饮至,以见至有饮,而行无饮也。”参见“ 告庙 ”、“ 饮至 ”。
《國語辭典》:复位(復位)  拼音:fù wèi
1.返回原来的位置。如:「司仪请主席向国父遗像鞠躬后复位。」
2.恢复原有的执政地位。如:「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尊为太上皇,直到景帝驾崩后方才复位。」
《國語辭典》:还报(還報)  拼音:huán bào
1.返回报知。《汉书。卷一。高帝纪上》:「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三国演义》第四回:「儒大怒,双手扯住太后,直撺下楼,叱武士绞死唐妃,以鸩酒灌杀少帝,还报董卓。」
2.报复、反击。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您这般顺人情有甚好?则我这脓血临身要还报!」
3.报应。《元曲选。来生债。第二折》:「哦!方信道还报果无虚。」《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当年伏后出宫门,跣足哀号别至尊。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
4.报答。如:「此恩日后必当还报。」
《漢語大詞典》:走送
浙 东旧俗。婚嫁日,女家送亲人将新娘送至男家门前即返回,谓之“走送”。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其家委亲戚接待女氏亲家,及亲送客会汤次拂备酒四盏款待。若论 浙 东,以亲送客急三杯或五盏而回,名曰‘走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