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仙童驭竹
 
童子骑竹
 
竹儿争见
 
竹马待
 
竹马拜迎
 
骑儿逢郭伋

相关人物
郭伋


《后汉书》卷三十一《郭伋传》
「乃调伋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例句

人咏甘棠茂,童谣竹马群。 刘商 送庐州贾使君拜命

诗叟未相识,竹儿争见君。 孟郊 寄洛州李大夫

竹马诸童子,朝朝待使君。 岑参 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

今朝竹马诸童子,尽是当时竹马孙。 朱元 迎孙刺史(郡阁雅谈云。孙愿家自贞元巳后。三代为池阳刺史。有戟门门子朱元迎道左。献诗曰。

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含笑问使君,日晚可回旋。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童儿待郭伋,竹马空迟留。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第十二句下缺八字)

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 杜甫 李司马桥了(一作成)承(一本无承字)高使君自成都回

骑儿逢郭伋,战士得文翁。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

典故
下机迎

相关人物
苏秦

参考典故
不下机


《战国策》卷三《秦策一》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归至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例句

借问还家何处好,玉人含笑下机迎。 钱起 送张参及第还家

典故
萧雉
 
迎车雉
 
相关人物
萧芝


《艺文类聚》卷九十
晋·萧广济《孝子传》曰:萧芝至孝,除尚书郎,有雉数十头,饮啄宿止。当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入门,飞鸣车侧。

例句

王凫聊暂出,萧雉只相驯。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

努力黄云北,仙曹有雉车。 杨巨源 送殷员外使北蕃

此地从头白,经年望雉车。 杨巨源 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

主人熊轼任,归客稚门车。 钱起 江宁春夜裴使君席送萧员外

去幄兰将老,辞车雉亦闲。 钱起 过孙员外蓝田山居

暂别迎车雉,还随护法龙。 钱起 酬苗发员外宿龙池寺见寄

典故 
盐筱洒宫廊
 
安车望幸
 
插竹迎
 
羊车过
 
空望竹枝盐
 
系羊车
 
羊车来
 
羊车到
 
羊车去后
 
羊车望幸
 
赚羊车

相关人物
司马炎(晋武帝)


《晋书》卷三十一〈后妃上·胡贵嫔〉~962~
泰始九年,帝多简良家子女以充内职,自择其美者以绛纱系臂。而芳既入选,下殿号泣。左右止之曰:「陛下闻声。」芳曰:「死且不畏,何畏陛下!」帝遣洛阳令司马肇策拜芳为贵嫔。帝每有顾问,不饰言辞,率尔而答,进退方雅。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然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服饰亚于皇后。帝尝与之摴蒱,争矢,遂伤上指。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距诸葛,非将种而何?」帝甚有惭色。芳生武安公主。

例句

春风鸾镜愁中影,明月羊车梦里声。 戴叔伦 宫词

羊车讵畏青门闭,兔月今宵照后庭。 杨师道 阙题

若见红儿此中住,不劳盐筱洒宫廊。 罗虬 比红儿诗

诸院各分娘子位,羊车到处不教知。 花蕊夫人 宫词

典故
迎祭猫虎
 

《礼记·郊特牲》
「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东汉·郑玄注:「迎其神也。」

例句

扪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

猫虎获迎祭,犬马有盖帷。 柳宗元 掩役夫张进骸


《汉书》卷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列传·王嘉〉~3488~
嘉为人刚直严毅有威重,上甚敬之。哀帝初立,欲匡成帝之政,多所变动,嘉上疏曰:「臣闻圣王之功在于得人。……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其后稍稍变易,公卿以下传相促急,又数改更政事,司隶、部刺史察过悉劾,发扬阴私,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中材苟容求全,下材怀危内顾,壹切营私者多。……」
典故
周日迎长


《玉烛宝典》卷十一〈十一月仲冬〉
十一月建子,周之五月,律当黄钟,其管最长,为万物之始,故至节有履长之贺。
《國語辭典》:逢迎  拼音:féng yíng
1.接待。《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2.相遇。唐。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3.在言语行动上奉承讨好别人。如:「这个人一天到晚就只会逢迎上司,全不顾别人的死活。」
《國語辭典》:迎风(迎風)  拼音:yíng fēng
1.面对著风。如:「由于东北季风的增强,迎风面的东半部地区降雨机率增大。」
2.随著风、顺著风。如:「杨柳迎风招展。」
《漢語大詞典》:送迎
(1).送往迎来。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踰閾。”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 尝过 樊将军 噲 , 噲 跪拜送迎,言称臣。” 宋 王铚 默记卷中:“两州送迎,旌旗舳舰,官吏锦绣,相属於道。” 陈毅 《泗宿道中》诗:“畅游根据地,沿途劳送迎。”
(2).指文笔的宕开与承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廻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
《國語辭典》:迎春  拼音:yíng chūn
1.迎接春日。古代在立春前一天,帝王率百官迎祭于东郊,后地方亦有此例。《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盖因刺史迎春之日,有个白衣人身长丈馀,形容怪异。」
2.迎接春天。
《國語辭典》:迎春花  拼音:yíng chūn huā
植物名。木犀科茉莉花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分枝细长,稍蔓状。叶对生,三出复叶,小叶披针形,深绿色,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毛。早春先叶开,花冠高盆形,裂片五至六枚,椭圆形,鲜黄色。主要供观赏用。
《漢語大詞典》:迎人
(1).迎接来人。 宋 梅尧臣 《对雪忆林逋》诗:“樵童野犬迎人后,山葛棠梨案酒时。” 沈从文 《湘行散记·鸭窠围的夜》:“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
(2).善待人;令人喜爱。 清 孙道乾 《小螺庵病榻忆语》:“少奇慧,善解书义;性孝,处父母侧,婉婉迎人。”《歧路灯》第六七回:“不知此乃 张类村 一生善气迎人,所以生下这个好后代来。”
《漢語大詞典》:迎客
(1).迎接客人。礼记·曲礼上:“客至於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 唐 岑参 《汉川山行呈成少尹》诗:“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2).犹言迎击敌人。孙子·行军:“欲战者,无附於水而迎客。” 杜牧 注:“言我欲用战,不可近水迎敌。”
《漢語大詞典》:将迎(將迎)
(1).送往迎来。庄子·知北游:“ 颜渊 问乎 仲尼 曰:‘ 回 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 回 敢问其游。’ 仲尼 曰:‘……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负心二十载,於今废将迎。” 清 吴伟业 《送旧总宪龚孝升出使广东》诗:“独有飘零老 伏生 ,不堪衰白困将迎。”
(2).迎接。 宋 范成大 《次韵许季韶水乡席上》:“解愠风来如故旧,催诗雨作要将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夫人:“妇已遣人将迎,遂与俱去。”
(3).逢迎;迎合。宋书·徐爰传:“殿省旧人,多见罪黜,惟 爰 巧於将迎,始终无迕。” 明 归有光 《王母孙孺人墓志铭》:“祖母性严厉,鲜当其意。先母能委曲将迎,常得其懽心。”
(4).将养;保养。列子·汤问:“不待杀戮而夭,不待将迎而寿。”
《漢語大詞典》:迎送
迎来送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一路迎送荣耀,自不必説。” 郁达夫 《超山的梅花》:“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亦泛指交际应酬。 唐 郑谷 《题慈恩寺默公院》诗:“春来老病厌迎送,翦却牡丹栽野松。”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观今之郡长,鲜克尽心,有尚迎送之劳,有贪燕射之逸。”
《漢語大詞典》:雉车(雉車)
见“ 雉门车 ”。
《漢語大詞典》:雉门车(雉門車)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晋 萧广济 《孝子传》:“ 萧芝 至孝,除尚书郎,有雉数十头,饮啄宿止。当上直,送至歧路;下直入门,飞鸣车侧。”因以“雉门车”指郎官之车。 唐 钱起 《江宁春夜裴使君席送萧员外》诗:“主人熊軾任,归客雉门车。”亦省作“ 雉车 ”。 唐 杨巨源 《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此地从头白,经年望雉车。” 唐 杨巨源 《送殷员外使北蕃》:“努力黄云北,仙曹有雉车。”参见“ 雉门 ”。
分類:郎官
《國語辭典》:羊车(羊車)  拼音:yáng chē
羊驾的小车。《晋书。卷三一。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传》:「时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皓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之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
《漢語大詞典》:迎猫(迎貓)
亦作“ 迎猫 ”。 古八蜡之一。于腊月农事完毕后,迎猫神而祭之,以祈消灭田鼠,保护庄稼。礼记·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而祭之也。” 唐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诗:“捫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宦成:“田畴自耕,閭阎不惊,迎猫祭虎丰年应。”
《國語辭典》:迎新送旧(迎新送舊)  拼音:yíng xīn sòng jiù
送走旧的,迎接新的。参见「送故迎新」条。《水浒传》第六八回:「娼妓之家,讳者扯丐漏走五个字,得便熟闲,迎新送旧,陷了多少才人。」《喻世明言。卷一七。单符郎全州佳偶》:「比在此中迎新送旧,胜却千万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