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马披
社直
抬阁
五猖会
八家将
跳鼓阵
社伙
《漢語大詞典》:马披(馬披)
指迎神赛会时迎神像出庙行列中开路的执事。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蜀冈录》:“儺在平时,谓之香火。入会谓之马披,马披一至,锣鸣震天,先至者受福,谓之开山锣。”
《漢語大詞典》:社直
元 代村社迎神赛会中轮直扮演杂戏的演员。 元 曾瑞 《哨遍·羊诉冤》套曲:“待赁与老火者残岁里呈高戏,要雇与小子弟新年中扮社直。”《元典章·礼部一·礼仪社直》:“﹝外路府州司县﹞遇圣节正旦,拜贺行礼每每不同。大概勾集诸色社直、行户粧扮,预先月餘整点。逮及拜贺行礼,必就寺观中。”参见“ 社火 ”。
《國語辭典》:社火  拼音:shè huǒ
1.旧时村里中,节日时应节扮演的杂戏。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霍山行祠》:「沿路迎引到庙上露台上相扑,捧正殿妓乐社火酌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到于是日,合乡村男妇儿童无不毕赴,同观社火。」
2.同行、同业。《水浒传》第五八回:「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祇应?」
《國語辭典》:抬阁(抬閣)  拼音:tái gé
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民俗技艺表演。一般由两三个人扮演各种民间传说或戏曲小说中的人物,坐在木制的四方形阁子里,并布置有花草树木的亭台楼阁,由人抬著或搭载于车子上游行街头,以增添神明出巡的威仪和光彩。也称为「艺阁」、「诗意阁」。
《漢語大詞典》:五猖会(五猖會)
旧时南方乡村为五猖所作的迎神赛会活动。各地形式不一。 绍兴 每年农历七月半左右举行,以祈求人寿年丰。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要到 东关 去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国语辞典》:八家将(八家将)  拼音:bā jiā jiàng
阴曹鬼役。在台湾的迎神赛会中,常见由八人装扮成牛头、马面、白无常、黑无常、夜叉、鬼卒、司枷、携锁差役八位鬼役,有如官府的家将,列队于主神驾前,舞蹈游行,以驱除恶鬼,警惕世人。
《国语辞典》:跳鼓阵(跳鼓阵)  拼音:tiào gǔ zhèn
台湾常见的民俗活动。常见于迎神赛会中。演出时通常以九人一组,中央一人击鼓,两人执旗前导,两人执娘伞,外围有四人敲锣。藉著锣鼓明快的节奏,不断的变化阵式。气氛雄壮、热闹。参见「大鼓阵」条。
《漢語大詞典》:社伙(社夥)
即社火。古代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杂耍。 清 西厓 《谈徵·言部·社伙》:“今人看街坊杂戏场曰社伙,盖 南宋 遗风也。 宋 之百戏皆以社名……伙者,方言凡物盛而多也。或作‘社火’,言如火燃,一烘而过也。”参见“ 社火 ”。
《國語辭典》:社火  拼音:shè huǒ
1.旧时村里中,节日时应节扮演的杂戏。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霍山行祠》:「沿路迎引到庙上露台上相扑,捧正殿妓乐社火酌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到于是日,合乡村男妇儿童无不毕赴,同观社火。」
2.同行、同业。《水浒传》第五八回:「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祇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