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裁决(裁決) 拼音:cái jué
1.经考虑而判定。《新五代史。卷三○。汉臣传。苏逢吉传》:「随事裁决,出其意见,是故汉世尤无法度。」
2.行政官署依据法令对于具有违法事实的人,科以一定处罚。如:「送交通事件裁决所裁决。」
2.行政官署依据法令对于具有违法事实的人,科以一定处罚。如:「送交通事件裁决所裁决。」
《漢語大詞典》:铨试(銓試)
通过考试进行选拔。 宋 陈亮 《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至于荫补初出官者法当銓试,今有堂除免试者。”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一:“至 景祐 元年正月,遂废书判为銓试。”《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一年》:“言者请令有官人銓试,并兼司两场。”
《國語辭典》:考据(考據) 拼音:kǎo jù
依据可靠资料对古代文物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详明真伪的研究方法。也作「考證」。
《漢語大詞典》:汾阳考(汾陽考)
唐 代京官、外官,每年都要经过考绩。考绩的具体工作,属于考功郎中掌管,由朝廷另派有声望的高官两人主持其事。 汾阳郡王 郭子仪 任中书令时,曾主持考绩达二十四次,故称。参见“ 二十四考中书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