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掇拾
知过
告讦
过君
逐便
思过
省愆
前愆
劾奏
开豁
前失
救过
三让
咎徵
绳愆
《國語辭典》:掇拾  拼音:duó shí
采取。《宋史。卷三一九。欧阳脩传》:「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證,谓之《集古录》。」
《漢語大詞典》:知过(知過)
自知过失。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何等有人情,又何等知过,何等守法,又何等果决,我们的文学家做得出来么?”
分類:自知过失
《國語辭典》:告讦(告訐)  拼音:gào jié
揭发他人的隐私。《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
《漢語大詞典》:过君(過君)
有过失之君。管子·侈靡:“中国之人,观危国过君而弋其能者,岂不几於危社主哉?”
分類:有过过失
《漢語大詞典》:逐便
(1).乘便,顺便。 唐 高适 《谢上剑南节度使表》:“臣今逐便指撝,乘閒式遏,救苍生之疲弊,宽陛下之忧勤。”
(2).旧谓公职人员犯有过失削为平民。 宋 司马光 《申明役法札子》:“见雇役人候差到役,人各放令逐便。” 宋 赵升 朝野类要·降免:“逐便:既量移,如又该恩,则放令逐便。”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衡州 编管人 胡詮 放逐便。”
(3).指驱逐,驱赶。五灯会元·昭觉勤禅师法嗣·虎丘绍隆禅师:“恁么则和尚放某甲逐便也。”
《國語辭典》:思过(思過)  拼音:sī guò
省察自己的过失。《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閤思过。」
《漢語大詞典》:省愆
亦作“ 省諐 ”。 反省过失。太平广记卷十九引《神仙拾遗·马周》:“有宣言责之者,以其受命不恭,堕废所委,使还其旧署,自责省愆。” 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省諐田里,视桑荫之几何;托命乾坤,比櫟材而知免。”明史·太祖纪二:“六月丙寅,雷震 奉天门 ,避正殿省愆。”
《國語辭典》:前愆  拼音:qián qiān
以前的过失。《孔丛子。论书》:「忧思三年,追悔前愆。」《宋书。卷九八。氐胡传。略阳青水氐杨氏传》:「杨难当表如此,悔谢前愆,可特恕宥,并特还章节。」
《國語辭典》:劾奏  拼音:hé zòu
上奏罪状,加以弹劾。《汉书。卷七三。韦贤传》:「而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实不病,劾奏之。」《南史。卷二六。袁湛传》:「昂依事劾奏,不惮权家,当时号为正直。」
《國語辭典》:开豁(開豁)  拼音:kāi huò
1.开通明朗。宋。范成大 早发周平驿过清烈祠下诗:「登岭既开豁,入林更清凉。」
2.领悟通晓。宋。韩维〈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诗:「疑怀滞义一开豁,有如暗室来明釭。」
3.心胸开朗豪爽。《晋书。卷八一回。刘遐传》:「性果毅,便弓马,开豁勇壮。」《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夫其明济开豁,包含弘大。」
4.宽恕他人的错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府判若赐周全开豁,非唯小娟感激,盼奴泉下也得蒙恩了。」《荡寇志》第一九回:「姊姊真自高见,小弟却再想不到,如今他已不敢强了,姊姊开豁了他罢。」
《國語辭典》:前失  拼音:qián shī
已往的过失。《后汉书。卷五六。张皓传》:「虽追前失,悔之何逮!」
《國語辭典》:前失  拼音:qián shi
马失前足。《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战马前失,姜维跌在地上。」
《漢語大詞典》:救过(救過)
纠正过失。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今君厚受德於先王之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覆邪救过难得於君矣。”晋书·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闕。”新唐书·李绛传:“天子有諫臣,所以救过。”
《國語辭典》:三让(三讓)  拼音:sān ràng
1.再三谦让。《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宣公病,让其弟和,……,和亦三让而受之。」唐。骆宾王〈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2.用言语责备多次。《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有邪恶者,三让三罚。」
《漢語大詞典》:咎徵
过失的报应;灾祸应验。《书·洪范》:“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 蔡沉 集传:“某事失,则某咎徵应。”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惧羣臣奢泰,昬迷典式,自下逼上,用速咎徵。” 唐 李邕 《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入自卧内,问以咎徵。” 严复 《〈原富〉按语》:“閲今而考古,格物而致知,必求真实而后已者……夫非妖祥咎徵之谓也。”
《漢語大詞典》:绳愆(繩愆)
纠正过失。 唐 白居易 《论元稹第三状》:“臣恐 元稹 左降已后,凡在位者,每欲举事,必先以 元稹 为戒,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