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边最(邊最)
旧指边疆官吏政绩考核获得第一。后汉书·崔寔传:“ 寔 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 李贤 注:“最为第一。” 宋 王圭 《西上閤门使马怀德可四方馆使英州刺史制》:“本朝寄之重,则匪议才之易;因边最之申,则宜第宠之速。”
《漢語大詞典》:七科
指应征派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 明 高启 《将军行》:“五营材官元自多,詔书未须徵七科。”参见“ 七科适 ”。
《漢語大詞典》:七科适(七科適)
亦作“七科謫”。 西汉 战时征派到边疆去服兵役的七种人。史记·大宛列传:“益发戍甲卒十八万, 酒泉 、 张掖 北,置 居延 、 休屠 以卫 酒泉 ,而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给贰师。” 张守节 正义引 张晏 曰:“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壻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凡七科。”汉书·武帝纪:“发天下七科讁及勇敢士,遣贰师将军 李广利 将六万骑、步兵七万人出朔方。”
《漢語大詞典》:燕陲
指北方边疆。 隋 王胄 《言反江阳寓目灞涘赠易州陆司马》诗:“ 燕 陲望 楚 服,天际与云端。”
分類:北方边疆
《漢語大詞典》:边赏(邊賞)
对立功于边疆之人的赏赐。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外国下·猺人:“ 静江 五县沿边,唯 兴安 义寧 ,县官任满有边赏。”明史·食货志三:“边赏首功,向发内库者,亦取之太僕矣。”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德祐间子撰父志:“ 度宗 御极,加修职郎,边赏循从事郎。”
《國語辭典》:徭戍  拼音:yáo shù
徵调服徭役的男子以戍守边疆。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漢語大詞典》:边材(邊材)
(1).治理边疆的人才。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七:“臣观朝廷近日以边材为急,而诸臣所举有不尽然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文士论兵:“今上初年,如 冯仰芹 、 于完朴 二大参,俱真正边材,惜乎不及大用。” 清 丘逢甲 《送潮州诸孝廉公车北上》诗:“万言制策魁多士,一代边材起本兵。”
(2).木材外围色泽较淡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支青
到边疆支援建设的青年。《中国青年报》1983.11.22:“就在这果实累累的地方,我们见到了一个又一个 上海 支青。”
《漢語大詞典》:藩表
(1).谓保卫国家的重臣。《三国志·吴志·孙霸传》:“臣闻古之有天下者,皆先显别适庶,封建子弟,所以尊重祖宗,为国藩表也。”
(2).边疆要地。三国志·魏志·公孙渊传“ 渊 遣使南通 孙权 ,往来赂遗”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自先人以来,歷事 汉 魏 ,阶缘际会,为国效节,继世享任,得守藩表,犹知符命未有攸归。”
《漢語大詞典》:陇戍(隴戍)
泛指戍守西部边疆。 唐 李益 《观回军三韵》:“万里将军没,回旌 陇 戍秋。” 唐 陈陶 《陇西行》之三:“ 陇 戍三看塞草青, 楼烦 新替护 羌 兵。”
《漢語大詞典》:海塞
四境,边疆。 唐 李白 《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诗:“君王制六合,海塞无交兵。”
分類:四境边疆
《漢語大詞典》:边令(邊令)
(1).用以保卫边疆的禁令、纪律。宋书·何承天传:“今承平来久,边令弛纵。”
(2).边地县份的县令。 清 方文 《迁安》诗:“莫言边令好催科,县小民稀奈若何。”
《漢語大詞典》:典边(典邊)
主守边疆。《后汉书·袁安传》:“ 云 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於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国语辞典》:塞下曲  拼音:sài xià qǔ
一种古代的军歌。主要描写士兵在边疆行军作战、扎营的情形,或思乡之情。
《漢語大詞典》:边需(邊需)
亦作“ 边须 ”。 守卫边疆所需要的物资和器材。 宋 刘奕 《上韩范二招讨书》:“造作兵器,供应边须,诸郡不及焉。” 元 元明善 《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时戍车日驾,边需绎骚,惟以养民为本,餉丑亦给。”
《漢語大詞典》:跳边(跳邊)
在边疆挑衅侵扰。跳,用同“ 挑 ”。 宋 元绛 《赐宰臣韩绛免恩命不允批答》:“属者 羌 种跳边,王师淹戍,往视方略,以宣威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