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蕃戎
我国古代对西北边境各族的统称。蕃,通“ 番 ”。 唐 李翱 《厚边兵疏》:“方今中原无事,其虑者蕃戎与北虏也。” 唐 汪遵 《长城》诗:“ 秦 筑 长城 比铁牢,蕃戎不敢过 临洮 。” 明 王融 《〈李文公集〉序》:“厚边兵以息蕃戎侵掠之患。”
《漢語大詞典》:北境
(1).国土北方的边境。左传·定公四年:“自 武父 以南及 圃田 之北境,取於 有阎氏 之北土,以共王职。”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与 魏王 博,而北境传举烽,言 赵 寇至,且入界。”
(2).指北方靠边境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先是, 贯 在北境,约 赵良嗣 归国。”
《漢語大詞典》:边外(邊外)
(1).边境之外的地方。 汉 王充 论衡·指瑞:“何故远去中国,处於边外。” 元 阎复 《丞相阿术赠谥制》:“边外开边,四达弗庭之域;将门出将,三持分閫之权。”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豆腐:“今四海九州,至边外絶域,无不有此。”
(2).边远地区。宋书·徐湛之江湛等传论:“ 世祖 弱年轻躁,夙无朝宠,累任边外,未尝居中。”
《漢語大詞典》:边镇(邊鎮)
(1).边境地区的要塞重镇。魏书·高祖纪上:“又詔流迸之民,皆令还本,违者配徙边镇。”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猛将精兵却聚集在边镇上,内外失去平衡,危险的局面是显而易见的。”
(2).指镇守边地的军事长官。宋书·张畅传:“且城守备防,边镇之常,但悦以使之,故劳而无怨耳。”魏书·叔孙建传:“会彼边镇弃守而去,故 晋 前军得以西进,非敢凭陵 魏 境。” 清 姚鼐 《〈西魏书〉序》:“当 拓跋氏 之衰,朝廷失政而边镇横,武夫暴兴而国柄移。”
《漢語大詞典》:灵丘(靈丘)
(1).神仙所居之山。《楚辞·王褒〈九怀·蓄英〉》:“玄鸟兮辞归,飞翔兮灵丘。” 王逸 注:“悲鸣神山,奋羽翼也。”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六:“乘风高逝,远登灵丘。结好 松 乔 ,携手俱游。”云笈七籤卷九八:“四旌耀明空,朱轩飞灵丘。”
(2).对家乡的美称。丘,出生之地。 宋 朱熹 《秀野》诗:“出处知公有餘裕,未应辛苦谢灵丘。”参见“ 狐死首丘 ”。
(3).敬称祖墓。丘,丘墓。 三国 魏 曹植 《感节赋》:“岂吾乡之足顾,恋祖宗之灵丘。”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三:“振策指灵丘,驾言从此逝。”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世业之頽,自予小子。仰愧灵丘,衔忧没齿。”
(4).地名。古代 齐国 边境邑名。孟子·公孙丑下:“子之辞 灵丘 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 赵岐 注:“ 灵丘 , 齐 下邑。”
(5).地名。 汉 置县名。属 代郡 ,即今 山西省 灵丘县 。汉书·周勃传:“﹝ 周勃 ﹞因復击 豨灵丘 破之。” 南朝 梁 吴均 《赠任黄门诗》之二:“射鵰 灵丘 下,驱马 鴈门 北。”
《國語辭典》:狐死首丘  拼音:hú sǐ shǒu qiū
语本《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传说狐狸死时,头必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故乡的思念。《晋书。卷八六。张轨传》:「狐死首丘,心不忘本;钟仪在晋,楚弁南音。」《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但闻越鸟南栖,狐死首丘,万里亲戚坟墓,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
《漢語大詞典》:出边(出邊)
渡越边境。红楼梦第一○一回:“刑部题奏 云南 节度使 王忠 一本:新获私带神枪火药出边事,共十八名人犯,头一名 鲍音 ,系太师 镇国公 贾化 家人。”
分類:边境
《漢語大詞典》:远徼(遠徼)
遥远的边境。 唐 韦应物 《送别覃孝廉》诗:“ 秭归 通远徼, 巫峡 注惊波。” 清 黄景仁 《忆徐逊斋滇南》诗:“桑榆万事堪不朽,坐令远徼开文明。”
分類:遥远边境
《漢語大詞典》:边遽(邊遽)
指边境警报。遽,驿车。古时以边地的驿车传递警报,故称。国语·吴语:“ 吴 晋 争长未成,边遽乃至,以 越 乱告。” 韦昭 注:“遽,传也。” 唐 李商隐 《城上》诗:“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咸淳三事:“ 咸淳 癸酉夏,边遽日闻,既而 襄州 失守,朝野震动。”
《漢語大詞典》:秋战(秋戰)
(1).指秋季防御外族骚扰边境的战事。 唐 武元衡 《秋日对酒》诗:“春耕事秋战,戎马去封陲。”
(2).指秋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周克昌:“逾年,秋战而捷, 周 益慰。”
《漢語大詞典》:边部(邊部)
(1).边境地区。《汉书·谷永传》:“臣幸得备边部之吏,不知本朝失得,瞽言触忌讳,罪当万死。”新唐书·魏謩传:“ 河东 节度使 李业 杀降虏,边部震扰。”宋史·食货志下三:“ 鼎 请候至边部斡运,及乘传至 解池 即禁止商贩。”
(2).守边部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復北击 中山 ,拔 卢奴 。所过发奔命兵,移檄边部,共击 邯郸 ,郡县还復响应。”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约束边部,毋相攻劫。” 宋 王圭 《河东转运使周沆可三司度支副使制》:“镇临 荆 湖 ,而威惠申于夷落;转餉 并 汾 ,而兵食雄于边部。”
《漢語大詞典》:防冬
古代每至秋冬季节,边境常有战事发生,故于其时调兵守边,谓之“防冬”。 宋 李纲 《条具防冬利害事件奏状》:“今年防冬,非去年比,而本路空虚,军马单弱,与去年无异。如臣一介书生踪跡孤远,岂敢虚任重责。”
《漢語大詞典》:盗边(盜邊)
侵犯边境。新唐书·康日知传:“ 咸通 中, 南詔 復盗边。”明史·杜文焕传:“ 沙计 数盗边。”
《漢語大詞典》:河塞
黄河 流域和北方边境之地。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爰及 河 塞,庶几无患。” 张守节 正义:“言 匈奴 右地 浑邪王 降,而塞外并 河 诸郡之民无忧患也。” 唐 屈同仙 《燕歌行》:“ 河 塞东西万餘里,地与京华不相似。”
河道闭塞、堵塞。宋史·包拯传:“中官势族筑园榭,侵 惠民河 ,以故河塞不通。”
《國語辭典》:北垂  拼音:běi chuí
北方的边疆。《后汉书。卷二五。鲁恭传》:「诚欲以安定北垂,为人除患,定万世之计也。」也作「北陲」。
《國語辭典》:边寨(邊寨)  拼音:biān zhài
边疆地区的寨子、要塞。如:「当年那些边寨,如今成了一片废墟。」《清平山堂话本。老冯唐直谏汉文帝》:「尚扫荡边寨,不及半月,匈奴归降,回见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