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3,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辞辩
辩给
辩白
伏辩
文辩
御辩
舌辩
多辩
小辩
妙辩
辩讼
辩数
辩诘
辩对
天辩
《漢語大詞典》:辞辩(辭辯)
(1).能言善辩。韩非子·亡徵:“辞辩而不法,心智而无术,主多能而不以法度从事者,可亡也。”宋书·颜延之传:“上使问 续之 三义, 续之 雅仗辞辩, 延之 每折以简要。”金史·白华传:“汝辞辩,特以 合喜 、 蒲阿 皆武夫,一语不相入,便为齟齬,害事非细,今以汝调停之,或有乖忤,罪及汝矣。”
(2).巧妙的言辞。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无待干戈,聊用辞辩,片言而求三辅,一説而定五州。”
(3).言谈,谈吐。史记·五宗世家:“季年好音,不喜辞辩。为人吃。”南史·张畅传:“ 孝伯 辞辩亦北土之美, 畅 随宜应答,吐属风流,音韵详雅,风仪华润, 孝伯 及左右人并相视叹息。”
《國語辭典》:辩给(辯給)  拼音:biàn jǐ
有口才、善辩论。《韩非子。难言》:「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
《國語辭典》:辩白(辯白)  拼音:biàn bái
申辩明白。《儒林外史》第三六回:「你既然冤枉,我原该替你辩白。」也作「辨白」。
《國語辭典》:伏辩(伏辯)  拼音:fú biàn
悔过书。《文明小史》第三回:「不要伤他性命,只要叫他写张伏辩与我们。」也作「服辩」。
《漢語大詞典》:文辩(文辯)
(1).能文善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范且 、 虞庆 之言皆文辩辞胜而反事之情。”汉书·邹阳传:“ 阳 与 吴 严忌 、 枚乘 等俱仕 吴 ,皆以文辩著名。”北史·李锴传:“文辩为时所称,歷位中书侍郎。”
(2).指辩论的文章。 章炳麟 《与邓实书》:“故篇章无计簿之用,文辩非穷理之器,彼二短者,僕自以为絶焉。”
《漢語大詞典》:御辩(御辯)
驾驭世变。辩,通“ 变 ”。语本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郭象 注:“御六气之变者,即是游变化之涂也。”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於皇克圣,时乘御辩。” 北周 庾信 《喜晴应诏》诗:“御辩诚膺録,维皇称有建。”
分類:驾驭世变
《漢語大詞典》:舌辩(舌辯)
见“ 舌辨 ”。
《漢語大詞典》:舌辨
亦作“ 舌辩 ”。
(1). 唐 宋 时称说书者为舌辨。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説话者谓之舌辨。虽有四家数,各有门庭。”
(2).口才敏捷。《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松 知 修 是个舌辨之士,有心难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金丹说客:“ 金丹 者,吾邑诸生也。素以舌辨见称,微有拳勇。”《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九回:“况且 伊紫旒 这个人能言舌辩。在 上海 若干年,上下人等,三教九流,他没有不认得的。”
《韵府拾遗 铣韵》:多辩(多辩)
史记滑稽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漢語大詞典》:小辩(小辯)
亦作“ 小辨 ”。
(1).辩说琐碎小事。荀子·非相:“小辩不如见端,见端不如见本分。小辩而察,见端而明,本分而理。” 杨倞 注:“小辩谓辩説小事。” 清 龚自珍 《语录》:“予不敢菲薄,采其小辩可也。”
(2).犹巧言。群书治要卷四四引 汉 桓谭 新论:“览诸邪背叛之臣,皆小辨贪饕之人也。”晋书·张载传:“况夫庸庸之徒,少有不得志者,则自以为枉伏。莫不饰小辩、立小善以偶时,结朋党、聚虚誉以驱俗。”
(3).犹小说,指细碎琐语。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 晋 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説》《幽明録》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詼谐小辩,或神鬼怪物。”
《漢語大詞典》:妙辩(妙辯)
亦作“ 妙辨 ”。 圆融无碍的论辩。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师碑》:“妙辩无相,深言不生。” 唐 骆宾王 《和王记室从赵王春日游陀山寺》:“彫谈筌奥旨,妙辨漱玄津。”
《漢語大詞典》:辩讼(辯訟)
(1).辩论,争论。礼记·曲礼上:“分争辩讼,非礼不决。”一本作“ 辨讼 ”。汉书·龚胜传:“疾言辩讼,媠慢亡状,皆不敬。”
(2).判决诉讼案件。南史·何敬容传:“出为 吴郡 太守,为政勤卹人隐,辩讼如神,视事四年,政为天下第一。”
《漢語大詞典》:辩数(辯數)
辩解诉说。史记·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司马贞 索隐:“谓自辩説,数与 涉 有故旧事验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今搢绅因荐士被斥,即嘵嘵辩数。”
奸诈花巧。史记·汲郑列传:“御史大夫 张汤 智足以拒諫,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漢語大詞典》:辩诘(辯詰)
辩难诘问。后汉书·种暠传:“ 歆 即召 暠 於庭,辩詰职事。 暠 辞对有序, 歆 甚知之,召署主簿。”隋书·北狄传·突厥:“上令 染干 与 雍虞閭 使者 因头特勤 相辩詰, 染干 辞直,上乃厚待之。” 宋 陈亮 《酌古论·崔浩》:“方 太武 将议出征,众皆难之。 浩 肆辩詰之,力遂其行。”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所谓自力者何?学者各出其所见,互相辩詰,互相折衷,竞争淘汰,优胜劣败,其最合於真理,最适於民用者,则相率而从之。”
分類:辩难诘问
《漢語大詞典》:辩对(辯對)
申辩对答。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会堂兄兼为 泽 潞 判官,尝鞫狱于私第,有老妇辩对。”
分類:申辩对答
《骈字类编》:天辩(天辩)
南北朝 庾信 奉和法筵应诏诗 风飞扇天辩,泉涌属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