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诡辩术  拼音:guǐ biàn shù
模棱两可或似是而非的推理;对原则的错误运用,特指对法律道德原则的错误运用
《國語辭典》:佹辩(佹辯)  拼音:guǐ biàn
诡异怪诞的辩说。《淮南子。齐俗》:「诋文者处烦挠以为慧,争为佹辩。」也作「诡辩」。
分類:诡辩辩之
《漢語大詞典》:和辩(和辯)
温和而善辩。南史·齐始兴简王鉴传:“ 鑑 言辞和辩, 仲熊 应对无滞,当时以为盛事。”
《漢語大詞典》:不辩菽麦(不辯菽麥)
同“ 不辨菽麦 ”。 晋 葛洪 抱朴子·穷达:“庸俗之夫,闇於别物,不分朱紫,不辩菽麦。”
《漢語大詞典》:不屑置辩
认为不值得分辩。例如: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鲁迅《孔乙己》
《漢語大詞典》:辩略(辯略)
智而有谋。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旦 壮大就国,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説,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之事,招致游士。”
《分类字锦》:辩论应机(辩论应机)
江表传诸葛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
分类:言论
《漢語大詞典》:辩剖(辯剖)
申辩,辩白。汉剧《宇宙锋》第一场:“我的儿你生来聪明太过, 匡郎 死撇下你受了折磨,为父的修本章与儿辩剖,到明天奏圣上自有发落。”
分類:申辩辩白
《國語辭典》:辩赡(辯贍)  拼音:biàn shàn
言辞明辩而理由充足。《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宋书。卷五九。列传。张畅》:「孝伯言辞辩赡,亦北土之美也。」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辩武(辯武)
即辩士。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如此则民怨,诸侯惧,即使辩武随而説之,儻可徼幸什得一乎?”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淮南 人名士曰武。”参见“ 辩士 ”。
分類:辩士裴骃
《國語辭典》:辩士(辯士)  拼音:biàn shì
1.能说善道的人。《韩诗外传》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也称为「辩人」。
2.早期在戏院为无声电影、外语片解说的人。
《漢語大詞典》:辩黠(辯黠)
能言善辩,灵巧聪明。 郭沫若 《十批判书·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但人是有使用价值的,起初择其辩黠柔顺者以备驱遣,那便是臣,便是妾,即所谓家内奴隶。”
《漢語大詞典》:辩献(辯獻)
普遍献酒。古代宴饮或举行大典时的一种礼节。辩,通“ 徧 ”。仪礼·燕礼:“辩献大夫,遂荐之。” 郑玄 注:“徧献之乃荐,略贱也。”
《漢語大詞典》:辩要(辯要)
见“ 辨要 ”。
《漢語大詞典》:辨要
论述能抓住要害。辨,通“ 辩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必敛飭入规,促其音节,辨要轻清,文而不侈,亦啟之大略也。”太平御览卷五九五引作“辩要”。
《漢語大詞典》:辩逸(辯逸)
聪明博学。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边文礼 见 袁奉高 ”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隐 《文士传》:“ 边让 ,字 文礼 , 陈留 人,才儁辩逸。大将军 何进 闻其名,召署令史,以礼见之。”
分類:聪明博学
《漢語大詞典》:辩照(辯照)
辨别验证。辩,通“ 辨 ”。 汉 王充 论衡·对作:“解释世俗之疑,辩照是非之理。”
分類:辨别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