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2,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辞世颂
辞面
错辞
调辞
盗辞
淡辞
嫚辞
挠辞
酿辞
鸾辞
挈辞
散辞
三笠辞
鹊辞
弄辞
《高级汉语词典》:辞世颂
遗书
《漢語大詞典》:辞面(辭面)
当面辞别。帝王出征时辞告父庙,为尊亲的礼仪。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禰者,言子辞面之礼,尊亲之义也。”
《漢語大詞典》:错辞(錯辭)
谓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错,通“ 措 ”。 晋 左思 《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
《漢語大詞典》:调辞(調辭)
修辞。 汉 王充 论衡·自纪:“饰貌以彊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
分類:修辞
《漢語大詞典》:盗辞(盜辭)
盗贼的供辞。 元 虞集 《盗发亚父冢》诗:“盗发 亚父 塚,寳剑实累之。塚开寳气尽,狱吏书盗辞。盗言惟见寳,寧知 亚父 谁?”
分類:盗贼
《漢語大詞典》:淡辞
谓口才敏捷善辩。
《漢語大詞典》:嫚辞(嫚辭)
亦作“ 嫚词 ”。 轻侮的言辞。 明 王世贞 《左逸》:“又为嫚辞,而辱及余之先子。” 清 曾国藩 《林君殉难碑》:“君在 庐山 ,与一二武人为儔,折节内交。武人益不孙(逊),嫚辞侵侮。” 蔡东藩 《前汉演义》第四二回:“ 冒顿 遂遣人入边侦察,探得 惠帝 仁柔,及 吕后 淫悍略情,遂即藐视 汉 室,有意戏弄,写着几句謔浪笑傲的嫚词,当作国书。”
分類:轻侮言辞
《國語辭典》:挠辞(撓辭)  拼音:náo cí
不正的言辞。《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配声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
分類:屈服言词
《漢語大詞典》:酿辞(釀辭)
芜杂之辞。新唐书·李延寿传:“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僕视此虽不与 宋祁 、 司马光 等,要之文能循俗,后生以是为法,犹有坛宇,不下堕於猥言酿辞,兹所以无废也。”
分類:芜杂
《骈字类编》:鸾辞(鸾辞)
唐 刘损 愤惋诗三首 其二 鸾辞旧伴知何止,凤得新梧想称心。
《漢語大詞典》:挈辞(挈辭)
谓传达政府的辞命。语本《穀梁传·襄公十一年》:“行人者,挈国之辞也。” 范宁 注:“行人是传国之辞命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又 子服敬叔 进弔书于 滕君 ,固知行人挈辞,多被翰墨矣。”
分類:传达政府
《漢語大詞典》:散辞(散辭)
指移置句外的词语。《穀梁传·僖公十六年》:“陨石于 宋 ,五。先陨而后石,何也?陨而后石也。于 宋 ,四竟之内曰 宋 。后数,散辞也,耳治也。”按,按结构关系的词序常式应说“陨五石于 宋 ”,因口语把“五”字移在句末,故云“散辞”。
(1).非专指之词。《穀梁传·僖公十四年》:“诸侯城 缘陵 。其曰诸侯散辞也。聚而曰散,何也。诸侯城有散辞也。 桓 德衰矣。” 范宁 注:“直曰诸侯,无小大之序,是各自欲城,无揔一之者,非伯者所制,故曰散辞。” 锺文烝 补注:“ 杞 虽未灭而国已危,城 缘陵 以迁之,宜列序其人以见美,言诸侯而不序,是散辞也……《文十七年》传曰‘略之’,散辞即是略,互相备也。”
(2).犹浮词。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夫叙事者,或虚益散辞,广加闲説,必取其所要,不过一言一句耳。”
《漢語大詞典》:三笠辞(三笠辭)
日本 人 阿部仲麿 ,字 三笠 , 奈良 时代来 唐 ,将归,作《望月歌》,世称《三笠辞》。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之十五:“即今隔海同明月,我亦高吟《三笠辞》。”原注:“ 仲麿 使於 唐 ,将还,从 明州 上舟,望月作歌,世传为絶唱,《三笠山辞》是也。”
分類:日本奈良
《骈字类编》:鹊辞(鹊辞)
唐 李贺 七夕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漢語大詞典》:弄辞(弄辭)
戏谑之辞。新唐书·文艺传中·沈佺期:“帝詔学士等舞《回波》, 佺期 为弄辞悦帝,还赐牙緋”
分類:戏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