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2,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造辞
专辞
执辞
诰辞
嘏辞
教辞
谄辞
北辞
奋辞
辞观
辞听
辞头
辞吐
润辞
叹辞
《漢語大詞典》:造辞(造辭)
见“ 造词 ”。
《國語辭典》:造词(造詞)  拼音:zào cí
把文字连缀成词。如:「老师要学生就课文内的生字逐一造词。」
《漢語大詞典》:专辞(專辭)
谓众口一词。 明 归有光 《孟子叙道统而不及周公颜子》:“至於序大孝则称 曾子 ,论好学则独予 颜渊 ,盖昔人之专辞也。”
分類:众口一词
《漢語大詞典》:执辞(執辭)
谓话别。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争解元:“先是( 封川 ) 李相 迁閤长,会有名郎出牧 九江郡 者,执辞之际,屡以文柄迎贺公。”
分類:话别
《漢語大詞典》:诰辞(誥辭)
即诰词。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周代社会的商讨》:“《酒诰》是封 康叔 时, 周公 的诰辞,说话对象也不是农民。”参见“ 誥词 ”。
《漢語大詞典》:诰词(誥詞)
君王所颁文告。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嘉祐 四年贬 吕溱 ,其誥词 刘敞 行之, 溱 当贬而褒; 嘉祐 五年, 刘沆 赠僕射侍中,其誥词 张瓌 行之, 沆 当褒而贬。”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周将军:“ 元 刘壎 隐居通议云:‘庚子五月,因观江涨至 五通庙 ,忽忆儿时见将军誥词一轴,乃 宋 封 周将军 为 宣□侯 者也。’”
《漢語大詞典》:嘏辞(嘏辭)
(1).古代祭祀时,执事人(祝)为受祭者(尸)致福于主人之辞。仪礼·少牢馈食礼“尸执以命祝” 汉 郑玄 注:“命祝以嘏辞。” 贾公彦 疏:“谓命祝使出嘏辞以嘏於主人。”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嘏辞》:“按嘏者,祝为尸致福於主人之辞,《记》所谓‘嘏以慈告’者是也,辞见仪礼。”
(2).泛指祝福或祝寿之辞。 清 冯桂芬 《明徵士刘孝惠先生像题辞》:“乙酉七月,先生七十寿,同社及诸弟子所为嘏辞於后,并徵诸文士赋诗纪其事。” 舒群 《少年chén女》:“我忽然想起儿时的记忆,所谓‘一元复始’和‘天增岁月人增寿’的‘嘏辞’之类横批和对联。”
《國語辭典》:教辞(教辭)  拼音:jiào cí
劝诫的言辞。《书经。酒诰》:「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
分類:命令
《漢語大詞典》:谄辞(諂辭)
阿谀奉承的言辞。 明 李东阳 《明故兵部武选员外郎郭君墓表》:“ 郭君 平居,议论汹汹,无諂辞佞色。”
《骈字类编》:北辞(北辞)
宋书乐志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國語辭典》:奋辞(奮辭)  拼音:fèn cí
说大话。《战国策。魏策一》:「从人多奋辞而寡可信。」
《漢語大詞典》:辞观(辭觀)
谈吐仪表。三国志·吴志·胡综传:“ 青州 人 隐蕃 归 吴 …… 权 即召入。 蕃 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言其敏於言辞,美於仪观也。”
分類:谈吐仪表
《漢語大詞典》:辞听(辭聽)
谓听取诉讼之人的陈述。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 郑玄 注曰:“观其出言,不直则烦。”
《國語辭典》:辞头(辭頭)  拼音:cí tou
藉口、理由。《老残游记》第一七回:「你想拔一个姐儿从良,总也得有个辞头。」
《國語辭典》:辞吐(辭吐)  拼音:cí tǔ
言辞谈吐。《北史。卷一八。魏景穆十二王传下。任城王云传》:「及见,直往登床,捧手抗礼,王公先达莫不怪慑,而顺辞吐傲然,若无所睹。」
分類:谈吐
《漢語大詞典》:润辞(潤辭)
谓虚浮不实之辞。《孔子家语·正论》:“夫良史者,记君之过,扬君之善。而此子以润辞为官,不可为良史。”
分類:虚浮不实
《漢語大詞典》:叹辞(歎辭)
见“ 叹词 ”。
《國語辭典》:叹词(嘆詞)  拼音:tàn cí
表示喜怒哀乐等感情或感叹的词,常独立而附于语句前或后。如啊、唉、哼、喂等。也称为「叹字」、「惊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