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前辈(前輩)  拼音:qián bèi
1.称年辈较尊或资历较深的人。汉。孔融〈与曹公书论盛孝章〉:「今之少年,喜谤前辈。」《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高老先生虽是一个前辈,却全不做身分,最好顽耍,同众位说说笑笑,并无顾忌。」
2.旧日翰林尊称先入院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从次日起,便去拜房师,拜座师,认前辈,会同年。」
《國語辭典》:我辈(我輩)  拼音:wǒ bèi
我们,特指某一志趣相投的群体。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人家尊重学生,原为他是晓得自治;将来有些事业全靠我辈,何等价值。」
分類:我辈我们
《國語辭典》:吾辈(吾輩)  拼音:wú bèi
我们。《资治通鉴。卷二五一。唐纪六十七。懿宗咸通九年》:「况城中将士皆吾辈父兄子弟,吾辈一唱于外,彼必响应于内矣。」《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吾辈今日雅集,不可无诗。」也作「吾侪」。
分類:我辈
《漢語大詞典》:此辈(此輩)
这班;这班人。 宋 欧阳修 《朋党论》:“此辈清流,可投浊流。”《水浒传》第八六回:“侵犯大 宋 边界,正是此辈。” 茅盾 《谈排队静候之类》:“旁人告诉我,此辈排队静候者在天未破晓时就已经来了。”
《漢語大詞典》:儿辈(兒輩)
孩子们;后辈。晋书·王羲之传:“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宋 杨万里 《昨日访子上不遇》诗:“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巖花恣意看。” 宋 戴复古 《题梅岭云封四绝》之四:“儿辈欲知当日事,青山解语水能谈。”
分類:儿辈后辈
《國語辭典》:先辈(先輩)  拼音:xiān bèi
尊称年龄或辈分较长的人。《三国志。卷五三。吴书。阚泽传》:「泽州里先辈丹杨唐固亦修身积学,称为儒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久仰先辈大名,如雷贯耳。」
《國語辭典》:流辈(流輩)  拼音:liú bèi
同辈,同一类的人。《旧唐书。卷一六○。列传。柳宗元》:「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密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新唐书。卷一六○。列传。吕渭》:「温操翰精富,一时流辈推尚。」
《國語辭典》:辈出(輩出)  拼音:bèi chū
连续出现。如:「英雄辈出」。《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又有贤良、文学之选,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
《國語辭典》:后辈(後輩)  拼音:hòu bèi
1.后代子孙。如:「他们宗族的后辈众多,且人才济济。」
2.后进之人。指同道中年轻或资历较浅的人。唐。韩愈 答刘正夫书:「先进之于后辈,苟见其至,宁可以不答其意耶?」也称为「后进」。
《漢語大詞典》:时辈(時輩)
当时有名的人物。后汉书·窦章传:“ 章 谦虚下士,收进时辈,甚得名誉。” 唐 王维 《休假还旧业便使》诗:“时辈皆长年,成人旧童子。” 清 唐孙华 《三迭随庵韵》之一:“百叠红牋修版謁,嬾随时辈鬭精神。”
《國語辭典》:辈行(輩行)  拼音:bèi háng
前后辈分的行次。唐。韩愈〈唐故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当时名公,皆折官位辈行愿为交。」《宋史。卷四三三。儒林列传三。邵伯温》:「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
《國語辭典》:同辈(同輩)  拼音:tóng bèi
辈分相同。《隋书。卷六四。沈光传》:「帝每推食解衣以赐之,同辈莫与为比。」唐。韩愈河南令张君墓志铭〉:「为幸臣所谗,与同辈韩愈、李方叔三人,俱为县令南方。」
《漢語大詞典》:百辈(百輩)
上百位。言人多。 明 张居正 《杂著》:“使 始皇 有贤子,守其法而益振之……即有 刘 项 百辈,何能为哉!”
《國語辭典》:辈流(輩流)  拼音:bèi liú
同辈。《北史。卷五九。列传。李贤》:「惇于辈流中特被引接,每有遐方服玩珍奇,无不班赐。」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分類:流辈同辈
《國語辭典》:老辈(老輩)  拼音:lǎo bèi
1.年长或辈分较高的人。如:「我们应该学习老辈们的稳重。」
2.前代、上代。如:「他家的老辈还是做官的哪!」也称为「老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