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54,分13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舟车
车书
车驾
五车
轻车
车尘
云车
回车
悬车
登车
属车
高车
车辙
安车
随车
《國語辭典》:舟车(舟車)  拼音:zhōu chē
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礼记。中庸》:「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幼学琼林。卷四。制作类》:「甲冑舟车,系轩辕之创始。」
《國語辭典》:车书(車書)  拼音:chē shū
秦始皇定天下,统一度量衡、车轨宽度及文字等。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后用来比喻制度通行于天下。《文选。范晔。后汉书光武纪赞》:「金汤失险,车书共道。」唐。杜甫 题桃树诗:「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
《國語辭典》:车驾(車駕)  拼音:jū jià
天子出巡时乘坐的马车。后亦用为天子的代称。《文选。鲍照。数诗》:「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三国演义》第三回:「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百官失色,帝亦大惊。」
《國語辭典》:五车(五車)  拼音:wǔ jū
形容书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比喻博学。唐。王维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诗:「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宋。乐雷发 乌乌歌:「莫读书!莫读书!惠施五车今何如?」
《漢語大詞典》:五车书(五車書)
庄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后用以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呈茂中》词:“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 明沈鲸《双珠记·假恩图色》:“人读五车书,偏我无一句。” 清 高昌寒食生 《乘龙佳话·下第》:“问世休矜三尺剑,骄人还是五车书。”亦省作“ 五车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之二:“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唐 知玄 《答僧澈》诗:“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清 孙枝蔚 《溽暑过汪舟次园中留饮分得鸦字萝字》诗:“有客寻三径,因君破五车。”
《漢語大詞典》:五辂(五輅)
见“ 五路 ”。
《國語辭典》:轻车(輕車)  拼音:qīng jū
1.一种古代的战车。《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将为轻车千乘,以厌齐师之门。」唐。李颀〈古从军行〉:「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2.轻便的车子。《淮南子。原道》:「虽有轻车良马,劲策利锻,不能与之争先。」
《國語辭典》:车尘(車塵)  拼音:chē chén
车行扬起的尘土。比喻奔走的辛苦。唐。温庭筠〈秋日〉诗:「车尘倦都邑,诪张夙所违。」
《國語辭典》:云车(雲車)  拼音:yún chē
1.高车。为古时用来侦察敌城的楼车。《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云车十馀丈,瞰临城中。」南朝梁。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云车万乘,载旗旆之逶迤。」
2.画有云形的车。唐。王建〈宫词〉一○○首之九一:「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云车驾六龙。」唐。温庭筠〈郭处士击瓯歌〉:「太平天子驻云车,龙炉勃郁双蟠拿。」
3.神人以云为车,故称神仙所乘的车为「云车」。《文选。曹植。洛神赋》:「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國語辭典》:回车(迴車)  拼音:huí chē
行驶中的车辆,向行进方向作一百八十度的回转。在快速公路或交通拥挤路段,通常均禁止回车。
《漢語大詞典》:悬车(懸車)
(1).形容险阻。 唐 杜甫 《提封》诗:“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 仇兆鳌 注:“即所谓在德不在险。”参见“ 悬车束马 ”。
(2).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作“县车”。 三国 魏 缪袭《挽歌诗》:“白日入 虞渊 ,悬车息駟马。” 明 何景明 《古冢赋》:“哀悬车之莫察兮,怨脩夜之不晨。”
(3).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汉 班固 《白虎通·致仕》:“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臣以执事趋走为职,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悬车,示不用也。”旧唐书·李百药传:“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 清 方文 《萧先生六十》诗:“华簪曾佐大长秋,六十悬车未白头。”
(4).借指七十岁。周书·韦孝宽传:“ 孝宽 每以年迫悬车,屡请致仕。”
(5).指隐居不仕。后汉书·陈寔传:“时三公每缺,议者归之,累见徵命,遂不起,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清 施闰章 《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士不充詘於富贵,不陨穫於贫贱,虽有蒲轮之徵,不改悬车之素,可谓皭然无忝处士者也。”
《漢語大詞典》:悬车束马(懸車束馬)
形容险阻。国语·齐语:“悬车束马,踰 太行 与 辟耳 之谿 拘夏 。” 韦昭 注:“ 太行 、 辟耳 ,山名也。 拘夏 , 辟耳 之谿也,三者皆山险谿谷,故悬鉤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公卷甲北塞,悬车束马,遂得策预 葭萌 ,勋参 绵竹 。” 明 唐顺之 《〈前后入蜀稿〉序》:“宦游覊旅之士,其力足以穷悬车束马之径,凌跕鳶挂猱之阻。”亦作“ 悬兵束马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涪水:“ 邓艾 自 阴平 、 景谷 步道,悬兵束马,入 蜀 逕 江油 、 广汉 者也。”
分類:险阻
《国语辞典》:登车(登车)  拼音:dēng chē
上车、搭车。《三国演义》第八回:「却说董卓在殿上,回头不见吕布,心中怀疑,连忙辞了献帝,登车回府。」《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万帅对魏总办谦谢一番,然后登车而去。」
《國語辭典》:属车(屬車)  拼音:shǔ chē
随从的车辆。《文选。司马相如。上书谏猎》:「卒然遇轶才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
《漢語大詞典》:高车(高車)
(1).古代车篷高、供立乘的车。释名·释车:“高车,其盖高,立乘之车也。”晋书·舆服志:“车,坐乘者谓之安车,倚乘者谓之立车,亦谓之高车。”
(2).高大的车。贵显者所乘。东观汉记·郭丹传:“﹝ 郭丹 ﹞自去家十二年,果乘高车出 关 ,如其志焉。”《后汉书·郑玄传》:“昔 东海 于公 仅有一节,犹或戒乡人侈其门閭,矧乃 郑公 之德,而无駟牡之路!可广开门衢,令容高车。”借指贵显者。 唐 皎然 《咏史》:“借问高车与珠履,何如卑贱一书生?”
(3).古代民族名。初号 狄历 ,也称 敕勒 、 铁勒 、 高车 、 丁零 。所乘车,车轮高大。参阅魏书·高车传新唐书·回鹘传上
(4).复姓。 北魏 有 高车门 。见魏书·庾业延传
《國語辭典》:车辙(車轍)  拼音:chē chè
1.车辆所行经的道路。《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2.车辆驶过后所留下的痕迹。宋。陆游 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秦吴万里车辙遍,重到故乡如隔生。」
《漢語大詞典》:安车(安車)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安车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周礼·春官·巾车:“安车,彫面鷖总,皆有容盖。” 郑玄 注:“安车,坐乘车。凡妇人车皆坐乘。”汉书·张禹传:“为相六岁, 鸿嘉 元年,以老病乞骸骨,上加优再三乃听许。赐安车駟马,黄金百斤,罢就第。” 晋 皇甫谧 高士传·韩康:“ 桓帝 时,乃备元纁安车以聘之。使者奉詔造 康 , 康 不得已,乃佯许诺,辞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发。” 宋 司马光 《王侍郎挽辞》诗之二:“清朝解鸣玉,旧里挂安车。”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帅阃宾贤》:“安车远聘,筐篚将诚,玉帛为媒。” 清 黄遵宪 《和锺西耘感怀》:“鸞声阁道碾安车,元老相从话踦閭。”
分類:安车小车
《漢語大詞典》:随车(隨車)
见“ 随车致雨 ”。
分類:随车
《漢語大詞典》:随车致雨(隨車致雨)
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弘 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亦作“ 随车甘雨 ”、“ 随车夏雨 ”。 清 杨潮观 《东莱郡暮夜却金》:“揽轡清风,随车甘雨,免他供顿徒劳。” 清 钱谦益 《陕西道监察御史蒋允仪父弘宪原任户部贵州清吏司署员外郎事主事加赠奉直大夫制》:“賑凶烖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亦省作“ 随车雨 ”、“ 随车 ”。 南朝 梁 庾肩吾 《从驾喜雨诗》:“復此随车雨,民天知可安。” 唐 李绅 《拜三川宋》诗:“风变市儿惊偃草,雨晴郊藪谬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