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86,分14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一身作客
漆身(又作:漆身吞炭)
无穷身外事
倾身一饱
身閒心太平
身世两聱牙
神人身长
寿身寿国
为汝脱狐身
畏首畏尾,身尚馀几
无身,有身
伍员杀身
夜失身
一身吊影
典故(续上)
年算六身一身作客
漆身(又作:漆身吞炭)
无穷身外事
倾身一饱
身閒心太平
身世两聱牙
神人身长
寿身寿国
为汝脱狐身
畏首畏尾,身尚馀几
无身,有身
伍员杀身
夜失身
一身吊影
典故
参考典故
年算六身
参考典故
绛老问年
《春秋左传·襄公三十年》
「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则其日数也。』」晋·杜预注:「史赵,晋太史。亥字二画在上,并三六为身,如算之六也。下亥上二画,竖置身旁』。」
「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则其日数也。』」晋·杜预注:「史赵,晋太史。亥字二画在上,并三六为身,如算之六也。下亥上二画,竖置身旁』。」
例句
门看五柳识,年算六身知。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张俭〉~220~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捍,曰:「欲为知伯报雠!」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雠,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智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捍,曰:「欲为知伯报雠!」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雠,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其友谓之曰:「子之道甚难而无功,谓子有志则然矣,谓子智则否。以子之才,而善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子之得近而行所欲,此甚易而功必成。」豫让乃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为故君贼新君,大乱君臣之义者无此矣。凡吾所谓为此者,以明君臣之义,非从易也。且夫委质而事人,而求弑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吾所为难,亦将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桥下。襄子至桥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
典故
且尽生前有限杯
无穷身外事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绝句漫兴九首〉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莫辞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绝句漫兴九首〉其四:「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莫辞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典故
倾身一饱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十七〈陶潜·饮酒诗二十首〉~999~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典故
身閒心太平
《太上黄庭外景经》卷一〈上部经〉
寸田尺宅可治生,鸡子长留心安宁。推志游神三奇灵,行间无事心太平。务城子注:「恬淡无欲,以道自娱,施利不足,神明有馀,则为太平也。」
寸田尺宅可治生,鸡子长留心安宁。推志游神三奇灵,行间无事心太平。务城子注:「恬淡无欲,以道自娱,施利不足,神明有馀,则为太平也。」
典故
身世两聱牙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乙·咏史·咏史〉~02~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明星晨未稀,轩盖已云至。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君平独寂漠,身世两相弃。唐·李善注:「言身弃世而不仕,世弃身而不任。」
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百金不市死,明经有高位。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辔。明星晨未稀,轩盖已云至。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寒暑在一时,繁华及春媚。君平独寂漠,身世两相弃。唐·李善注:「言身弃世而不仕,世弃身而不任。」
典故
神人身长
《神异经·西北荒经》
西北海外有人焉,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但饮酒五升天酒甘露,不食五谷鱼肉,忽有饥时向天乃饱。好游山海间,不犯百姓不干万物,与天地同生。名无路之人,一名仁,一名信,一名神。
西北海外有人焉,长二千里。两脚中间相去千里,腹围一千六百里。但饮酒五升天酒甘露,不食五谷鱼肉,忽有饥时向天乃饱。好游山海间,不犯百姓不干万物,与天地同生。名无路之人,一名仁,一名信,一名神。
例句
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 杜甫 遣兴五首
典故
寿身寿国
《管子·形势解》~940~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夫物莫虚至,必有以也,故曰:「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夫物莫虚至,必有以也,故曰:「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管子·霸言》~440~
夫使国常无患,而名利并至者,神圣也。国在危亡,而能寿者,明圣也。是故先王之所师者,神圣也。其所赏者,明圣也。夫一言而寿国,不听而国亡,若此者,大圣之言也。
夫使国常无患,而名利并至者,神圣也。国在危亡,而能寿者,明圣也。是故先王之所师者,神圣也。其所赏者,明圣也。夫一言而寿国,不听而国亡,若此者,大圣之言也。
《吕氏春秋》卷二十二〈慎行论·五曰求人〉~54~
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观于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矢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
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观于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矢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四十八〈诸宗部五〉~293~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云:「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师令无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人病,何故如是?」食后只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云:「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师令无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人病,何故如是?」食后只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
典故
畏首畏尾,身尚馀几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文公·传十七年〉~350~
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馀几。」晋·杜预注:「言首尾有畏,则身中不畏者少。」
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馀几。」晋·杜预注:「言首尾有畏,则身中不畏者少。」
典故
无身,有身
《老子·道经·十三章》~49~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爰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我有身。及我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爰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史记》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彊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彊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不难。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于江上,因命曰胥山。
《国语》卷十九〈吴语·申胥自杀〉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夷,而投之于江。
简释
伍员抉目:咏忠臣蒙冤。唐李绅《姑苏台杂句》:“伍员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
例句
王道潜隳伍员死,可叹斗间瞻王气。 刘商 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伍员杀身谁不冤,竟看墓树如所言。 刘长卿 登吴古城歌
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 李绅 姑苏台杂句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白居易 杂兴三首
伍胥既仗剑,范蠡亦乘流。 薛据 泊震泽口
典故
相关人物
夜失身
相关人物
卓文君
司马相如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3000~
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例句
一颦一笑千金重,肯似成都夜失身。 权德舆 杂兴五首
典故
一身吊影
《三国志》卷十九〈魏书·陈思王植传〉~562~
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诚以天罔不可重离,圣恩难可再恃。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诚以天罔不可重离,圣恩难可再恃。窃感〈相鼠〉之篇,无礼遄死之义,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昭明文选》卷四十〈弹事笺奏记·笺·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835~
故吏文学谢朓死罪死罪。即日被尚书召,以眺补中军新安王记室参军。眺闻潢污之水,愿朝宗而每竭;驽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何则?皋壤摇落,对之惆怅;歧路西东,或以歍唈。况乃服义徒拥,归志莫从,邈若坠雨,翩似秋蒂。眺实庸流,行能无算。属天地休明,山川受纳,褒采一介,抽扬小善,故舍耒场圃,奉笔园。东乱三江,西浮七泽,契阔戎旃,从容宴语。长裾日曳,后乘载脂;荣立府庭,恩加颜色。沐发晞阳,未测涯涘;抚臆论报,早誓肌骨。不悟沧溟未运,波臣自荡;渤澥方春,旅翮先谢。清切藩房,寂寥旧荜,轻舟反溯,吊影独留。唐·李善注:「言舟反而己留也。〈洛神赋〉曰:『浮轻舟而上溯』。曹子建〈责躬表〉曰:『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故吏文学谢朓死罪死罪。即日被尚书召,以眺补中军新安王记室参军。眺闻潢污之水,愿朝宗而每竭;驽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何则?皋壤摇落,对之惆怅;歧路西东,或以歍唈。况乃服义徒拥,归志莫从,邈若坠雨,翩似秋蒂。眺实庸流,行能无算。属天地休明,山川受纳,褒采一介,抽扬小善,故舍耒场圃,奉笔园。东乱三江,西浮七泽,契阔戎旃,从容宴语。长裾日曳,后乘载脂;荣立府庭,恩加颜色。沐发晞阳,未测涯涘;抚臆论报,早誓肌骨。不悟沧溟未运,波臣自荡;渤澥方春,旅翮先谢。清切藩房,寂寥旧荜,轻舟反溯,吊影独留。唐·李善注:「言舟反而己留也。〈洛神赋〉曰:『浮轻舟而上溯』。曹子建〈责躬表〉曰:『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國語辭典》:吞炭漆身 拼音:tūn tàn qī shēn
比喻不惜牺牲性命以报答主恩。参见「漆身吞炭」条。《三国志。卷二八。魏书。毋丘俭传》南朝宋。裴松之。注:「斯义苟立,虽焚妻子,吞炭漆身,死而不恨也。」
分類:豫让
《漢語大詞典》:漆身
(1).以漆涂身。 战国 晋 豫让 为 智伯 复仇事。《战国策·赵策一》:“ 豫让 又漆身为厉,灭鬚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为厉披髮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司马贞 索隐:“﹝厉﹞音赖,癩病也。言漆涂身,生疮如病癩。” 明 陆垹 《篑斋杂著》:“知同漆身,义比采薇。” 清 刘震 《易水歌》:“报仇更比漆身苦,两人后先得死所。”
(2).以漆涂尸。为保存尸体的方法之一。《太平广记》卷九六引《纪闻录》:“﹝ 僧伽大师 ﹞至 景龙 四年三月二日,於 长安 荐福寺 端坐而终。 中宗 即令於 荐福寺 起塔,漆身供养。俄而大风歘起,臭气徧满於 长安 。”
(2).以漆涂尸。为保存尸体的方法之一。《太平广记》卷九六引《纪闻录》:“﹝ 僧伽大师 ﹞至 景龙 四年三月二日,於 长安 荐福寺 端坐而终。 中宗 即令於 荐福寺 起塔,漆身供养。俄而大风歘起,臭气徧满於 长安 。”
《漢語大詞典》:抉眼
《漢語大詞典》:抉目吴门(抉目吴門)
春秋 时, 吴国 大夫 伍员 (字 子胥 )劝 吴王 夫差 拒绝 越国 求和。 夫差 听信谗言,赐 子胥 剑,令自尽。 子胥 临死时说:“抉吾眼置之 吴 东门,以观 越 之灭 吴 也。”见《国语·吴语》、《史记·吴太伯世家》。后用为忠臣被谗殉身的典故。 明 高启 《谒伍相祠》诗:“鞭尸 楚 墓生前孝,抉目 吴 门死后忠。”亦作“ 抉目东门 ”、“ 抉目胥门 ”、“ 抉目悬门 ”。 元 萨都剌 《酹江月·姑苏台怀古》词:“忠臣抉目东门上,可退 越 来兵伍?” 高旭 《收辑亡友宁太一遗墨装订成册因题四首以弁其首》之二:“挺身 大泽 呼 张楚 ,抉目 胥门 看沼 吴 。” 傅敷 《次韵和亚子》:“抚头看镜斯何事,抉目悬门事可哀。”亦省作“ 抉目 ”、“ 抉眼 ”、“ 抉眸 ”。《旧唐书·太宗纪下》:“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 宋 陆游 《书愤》:“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 蔡寅 《丙辰岁除》诗之二:“抉眸 胥 相看 吴 沼,披髮 伊川 讖陆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