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点樱多
 
小腰似柳
 
柳蛮樱素
 
杨柳洛城腰
 
杨柳誇身段
  
樱桃樊素口
 
樱歌柳舞
 
舞蛮歌素
 
蛮素
 
阿素
 
相关人物
樊素
 
小蛮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白居易〉~490~
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國語辭典》:身段  拼音:shēn duàn
1.体态、模样。《红楼梦》第六五回:「一个是我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
2.戏曲中舞蹈化的动作。《儒林外史》第三○回:「把这一百几十班做旦脚的都叫了来,一个人做一出戏,我和苇兄在旁边看著,记清了他们身段、模样,做个暗号,过几日评他个高下。」
《国语辞典》:放下身段  拼音:fàng xià shēn duàn
软化自己的立场,放弃原有的矜持。如:「如今形势不同,经理也只好放下身段去求老王帮忙了。」
《國語辭典》:腰身  拼音:yāo shēn
1.人体腰围或衣服中段横幅的尺寸。如:「前一阵子流行窄腰身的外套。」
2.腰肢。南朝宋。鲍照〈学古〉诗:「嬛绵好眉目,闲丽美腰身。」
《國語辭典》:体段(體段)  拼音:tǐ duàn
1.体统、身分。《西游记》第二回:「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你要结识官府,先要与那衙役猫鼠同眠,你兄我弟,支不得那相公架子,拿不出那秀才体段。」
2.规模、气象。《朱子语类。卷六。仁义礼智等名义》:「中与诚与浩然之气,固是一事,然其分各别:诚是实有此理,中是状物之体段,浩然之气只是为气而言。」
《漢語大詞典》:体度(體度)
察考;体味揣度。《元典章·户部十二·物价》:“由本路申户部,并要体度是实,保结申报。” 明 徐渭 《奉师季先生书》之二:“解书,惟有虚者活者,可以吾心体度而发明之。”
《國語辭典》:架子  拼音:jià zi
1.用以放置物品或具有支撑作用的器物。《水浒传》第五五回:「即日在于水边竖起架子,安排施放火炮,攻打寨栅。」
2.派头、场面。如:「她没有一点大明星的架子。」《红楼梦》第二回:「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二十载繁华梦》第五回:「到了迎娶那一日,周庸祐本待多花费一些,撑个架子,才得满意。」
3.身材、骨架。如:「衣架子」、「她的架子小,撑不起宽大的衣服。」
4.武术中的招数。《元曲选外编。独角牛。第一折》:「这一个吐架子,先缠住手。」《西游记》第四三回:「这沙僧虚丢了个架子,拖著宝杖就走。」
5.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如:「撰写论文,要先把架子搭起来。」
《漢語大詞典》:架子猪
指断乳后不久至催肥前去势的猪。重量一般在15-45公斤。有的地区叫“壳郎猪”。 周立波 《盖满爹》:“‘你那架子猪也要杀了?’端着碗、站在桌边吃饭的 盖满爹 吃惊地问。” 陈朝璐 《赶场》:“他们要把 小春 预分的几十块钱拿去再买一头架子猪。”
《國語辭典》:腰肢  拼音:yāo zhī
躯干的腰部,常指妇女而言。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之五:「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國語辭典》:身手  拼音:shēn shǒu
技艺或武艺。唐。杜甫〈哀王孙〉诗:「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也称为「身法」。
《国语辞典》:条儿(条儿)  拼音:tiáo ér
1.窄长的物品。如:「布条儿」、「纸条儿」。也作「条子」。
2.便条式的短柬。如:「他留了一张条儿邀我吃饭。」
3.北平方言。身材、身段。如:「她脸蛋儿极美,就是条儿差一点。」
《國語辭典》:躯老(軀老)  拼音:qū lǎo
身体、身段。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有那千般不实乔躯老,有万种虚嚣歹议论断不了风尘。」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怎觑那乔躯老,屈脊低腰,款那步轻抬脚。」
《國語辭典》:工架  拼音:gōng jià
演出戏剧时,表演者所表演的身段姿势。也作「功架」。
《國語辭典》:玉骨冰肌  拼音:yù gǔ bīng jī
比喻仪容秀美或外貌品行高洁。宋。姚述尧 行香子。天赋仙姿词:「天赋仙姿,玉骨冰肌。向炎威、独逞芳菲。」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漢語大詞典》:巫山一段云(巫山一段雲)
(1).形容女子美丽的鬓发或优美的身段。 唐 李群玉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诗:“裙拖六幅 湘江 水,鬢耸 巫山 一段云。” 宋 向子諲 《减字木兰花·韩叔夏席上戏作》词:“想得横陈,全是 巫山 一段云。”
(2).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另一体双调四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换两仄韵两平韵。
《漢語大詞典》:杨柳身(楊柳身)
形容女子苗条轻柔的身段。 清 元璟 《北京风俗杂咏·节节高》:“华堂一簇綺罗春,桃靨鶯喉杨柳身。”
《漢語大詞典》:樊素
唐 白居易 家的歌妓。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云:“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后以代指擅歌的女艺人。 宋 黄庭坚 《子瞻去岁春夏侍立延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各述所怀予亦次韵》之四:“ 乐天 名位聊相似,却是初无富贵心。只欠 小蛮 、 樊素 在,我知造物爱公深。”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二折:“公子啊,您自去 张红 按板、 樊素 司弦。” 清 黄遵宪 《徐晋斋观察道出日本余饮之即席有诗和韵以赠》:“狂呼酒盏看 樊素 ,醉拭刀鋩辨 正宗 。” 正宗 , 日本 铸刀能手。
《漢語大詞典》:阿蛮(阿蠻)
(1). 唐 女伶名。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时 新丰 初进女伶 谢阿蛮 ,善舞,上与妃子钟念,因而受焉。”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马上琵琶催去急, 阿蛮 空恨艷阳春。”
(2).指 唐 白居易 女侍 小蛮 。 白居易 尝有“樱桃 樊素 口,杨柳 小蛮 腰”之句。 清 赵文哲 《探春·新柳》词:“一捻腰支,二分眉嫵,絶忆 阿蛮 娇小。”
(3). 杨贵妃 的小名。 唐 罗隐 《帝幸蜀》诗:“ 马嵬 山色翠依依,又见鑾舆幸 蜀 归。泉下 阿蛮 应有语,这迴休更怨 杨妃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杨妃小字:“ 杨妃 小字,《外传》诸书皆曰 玉环 。鹤林玉露载 唐 狄昌 诗曰:‘ 马嵬 烟柳正依依,又见鸞舆幸 蜀 归。地下 阿蛮 应有语,这回休更罪 杨妃 。’ 阿蛮 又似妃之小字。况 狄昌 唐 人,必知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