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96,分60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身口
共立
飞身
内虚
早熟
肉袒
勤身
运气
筋斗
体质
单薄
发齿
身影
见在身
济胜具
《漢語大詞典》:身口
(1).身体和口腹。后汉书·刘平等传序:“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
(2).引申指人口。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四:“烂了场合,我一家身口,指靠哪个?”
《漢語大詞典》:共立
古代站立姿势的一种。谓身体微曲以示恭敬。共,通“ 恭 ”。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閒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國語辭典》:飞身(飛身)  拼音:fēi shēn
迅速的跳身而起。《三国演义》第二回:「坚从城上飞身夺弘槊,刺弘下马,却骑弘马,飞身往来杀贼。」
《漢語大詞典》:内虚
(1).中医术语。指饮食消化后被身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足而造成的虚弱。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平脉法:“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穀神,虽困无苦。”
(2).黄芩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黄芩
《國語辭典》:早熟  拼音:zǎo shóu
1.称作物的果实提早成熟。《北史。卷七二。高颎传》:「江南土热,水田早熟。」
2.生理或心智的发育较快。如:「现在的孩子由于营养好,且接受资讯的来源增多,所以不论生理、心理都很早熟。」
《國語辭典》:肉袒  拼音:ròu tǎn
原指脱去上衣,裸露上身。常用来表示请罪或降服。宋。苏轼〈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三国演义》第九○回:「遂同兄弟妻子宗党人等,皆匍匐跪于帐下,肉袒谢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
《國語辭典》:肉袒牵羊(肉袒牽羊)  拼音:ròu tǎn qiān yáng
裸露上身,牵著羊。表示请罪降服。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清。洪繻 停战遣使纪事诗:「更闻上相欲亲使,包羞忍耻成何事。幄帷画虎付虚空,肉袒牵羊甘跋踬。」
《漢語大詞典》:勤身
劳苦其身,谓努力于职事以致身体劳苦。国语·晋语七:“ 文子 勤身以定诸侯,至於今是赖。”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事无大小,关於祖宗者,未尝不勤身苦体,小心翼翼,以奉承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令与弟 怙 同师。勤身鋭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
《國語辭典》:运气(運氣)  拼音:yùn qì
将力气贯注到身体某一部位。如:「他一运气就将手中的石头捏碎了。」
《國語辭典》:运气(運氣)  拼音:yùn qi
1.气数,命中注定的遭遇。《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将来只到二十七、八岁,就交上好的运气。」
2.幸运。《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年勾著处州的马纯上,怂恿家兄炼丹,银子都已经封好,还亏家兄的运气高,他忽然生起病来,病到几日上就死了。」
《國語辭典》:觔斗  拼音:jīn dǒu
1.头下脚上倒翻身体的动作。《西游记》第七回:「我老孙一觔斗去十万八千里。」也作「筋斗」。
2.比喻挫折、不顺。如:「你别看他整日笑嘻嘻的,像个无忧人似的,其实他是经过风浪,翻过觔斗的。」也作「筋斗」。
《國語辭典》:筋斗  拼音:jīn dǒu
1.头下脚上倒翻身体的动作。元。张宪〈题黑神庙〉诗:「雄巫咂角神犀吼,翻脚翩韆起筋斗。」《红楼梦》第二九回:「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打了一个筋斗。」也作「觔斗」。
2.比喻挫折、不顺。《红楼梦》第二回:「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也作「觔斗」。
《漢語大詞典》:觔兜
见"觔斗"。
《國語辭典》:体质(體質)  拼音:tǐ zhí
1.身体。《晋书。卷三七。宗室传。高密文献王泰传》:「保体质丰伟,尝自称重八百斤,喜睡。」
2.身体的健康水准和抵抗疾病的适应能力。《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体质方刚,器干强固。」
《國語辭典》:单薄(單薄)  拼音:dān bó
1.所穿衣服既少且薄。《南史。卷六二。顾协传》:「协少清介,有志操,初为廷尉正,冬服单薄。」《红楼梦》第五七回:「穿这样单薄,还在风口里坐著。」
2.身体薄弱、瘦弱。《红楼梦》第三○回:「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
3.稀少微薄。唐。李翱 祭从祖弟秘书少监文:「有酒在盏,有肉在盘,魂兮其来,歆此单薄。」
《漢語大詞典》:发齿(髮齒)
头发和牙齿。借指身体、性命。 三国 魏 曹丕 《答许芝上代汉图谶令》:“夙夜忧惧,弗敢遑寧,庶欲保全髮齿。”
《國語辭典》:身影  拼音:shēn yǐng
形体的影像。如:「虽离别经年,他的身影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漢語大詞典》:见在身(見在身)
谓至今健在的身体。 唐 牛僧孺 《席上赠刘梦得》诗:“休论世上昇沉事,且鬭樽前见在身。” 宋 苏轼 《过密州次韵赵明叔乔禹功》:“黄鸡催晓凄凉曲,白髮惊秋见在身。”
《漢語大詞典》:济胜具(濟勝具)
指能攀越胜境、登山临水的好身体。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栖逸:“ 许掾 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 许 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 钓臺 、 西臺 ,两峰并峙,高出层霄,余无济胜具,不克登其巔。”亦作“ 济胜资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引:“余鄙且怠,未必夙规於大道,益之病靡济胜资,朝夕一壶如守五石瓠,其於六合之外,犹之坐井而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