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栖踪(棲踪)
犹隐迹。 唐 王度 《古镜记》:“兄所宝镜,非尘俗物也。 勣 将抗志云路,栖踪烟霞,欲兄以此为赠。”
分類:隐迹
《漢語大詞典》:鸿踪(鴻蹤)
亦作“ 鸿踪 ”。 鸿雁的行踪;踪迹。 清 王夫之 《桐城余兼尊相值见访为录前寄极丸老诗仍次原韵赠之》:“沙上鸿踪昔岁心,堞楼鹤语旧时林。” 清 王夫之 《因林塘小曲筑草庵开南窗不知复几年晏坐漫成》诗:“鸿踪沙外雪,聊谢盖棺惭。” 郁达夫 《风流子·三十初度》词:“踏雪鸿踪,印成指爪,落花水面,留住文章。”参见“ 鸿迹 ”。
《漢語大詞典》:鸿迹(鴻跡)
亦作“ 鸿跡 ”。 鸿雁的足迹。比喻行踪,踪迹。 元 虞集 《赠赵生》诗:“梦游朔雪留鸿跡,思入 南山 望鹤飞。” 元 倪瓒 《怀归》诗:“鸿迹偶曾留雪渚,鹤情原只在芝田。” 明 徐渭 《蒋扶沟公诗》序:“既而先生鸿跡远旷,再渡 钱塘 。” 清 梁章钜 浪跡丛谈·下河舟中杂诗:“泥雪飞浪跡,蒹葭白露诗。”
《漢語大詞典》:连踪(連蹤)
踪迹相连。比喻追随,相随。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 韩信 背水之军,未遑得喻; 工输 縈带之势,早拟连踪。” 北周 庾信 《任洛州酬薛文学见赠别》诗:“子居 河 之曲,英彦本连踪。”
《國語辭典》:形踪(形蹤)  拼音:xíng zōng
踪迹、行踪。如:「那人形踪诡异,果然是小偷。」「通缉犯形踪败露,被逮捕是迟早的事。」也作「形迹」。
分類:踪迹
《漢語大詞典》:逸踪(逸蹤)
追随并超越。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习禅四·自在:“及诸方参学,从 南康 道一禪师 法席,悬解真宗,逸踪流辈,道誉孔昭,行上优游。” 清 方履篯 《周箌云墓表》:“清第播华,逸踪裕范。”
分類:追随超越
《骈字类编》:禽踪(禽踪)
南北朝 张正见 和诸葛览从军游猎诗 云根飞烧火,鸟道绝禽踪。
《漢語大詞典》:脚踪(脚蹤)
亦作“脚踪”。 脚迹;行踪。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想着那闹吵吵 东华门 外,怎敌得静巉巉 西塞山 前。脚踪儿不上 凌烟 ,梦魂儿则想江堧。”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郑生 ﹞死后数月,自有那些走千家管閒事的牙婆每,打听脚踪,採问消息。”红楼梦第七一回:“ 凤丫头 仗着鬼聪明,还离脚踪儿不远。”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寻一寻脚踪,只不过好估量他朝哪塔跑了就是了。”
分類:行踪
《骈字类编》:鸾踪(鸾踪)
唐 姚合 咏镜 孤光常见鸾踪在,分处还因鹊影回。
《國語辭典》:踪绪(蹤緒)  拼音:zōng xù
原由经过。《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多时重问审实虚,其人便又话踪绪:强人五百,威猛如虎。」也作「踪由」。
分類:踪迹头绪
《漢語大詞典》:余踪(餘蹤)
亦作“ 餘纵 ”。
(1).纵,同“ 踪 ”。指他人事迹。 汉 蔡邕 《文烈侯杨公碑》:“盖以韜腾餘纵,思高 游 夏 。”一本作“ 餘踪 ”。
(2).纵,同“ 踪 ”。谓传留下影响。 北周 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清徽令范,千载餘踪。”
《韵府拾遗 冬韵》:香踪(香踪)
王世贞词晕月旋收霜紧怕去路香踪还认
《國語辭典》:跟踪(跟蹤)  拼音:gēn zōng
跟随踪迹,通常指紧紧跟在人的后面。如:「跟踪别人,不是一种光明磊落的行为。」
《國語辭典》:影踪(影蹤)  拼音:yǐng zōng
身影、踪迹。如:「他才一回头,小孩已经跑得不见影踪。」
分類:身影踪迹
《骈字类编》:化踪(化踪)
明 林鸿 重游宿云台忆肃上人 片月疑禅观,孤云想化踪。
《漢語大詞典》:事踪(事蹤)
犹事迹。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事踪笔跡,皆可推校。”
分類: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