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踏 → 蹋踏”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4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蹙踏
行踏
一踏
踏白
踏晓
踏实
踏实
踏平
头踏
踏莎行
踏浪儿
腾蹋
鹊踏
踏荒
踏灯
《漢語大詞典》:蹙踏
亦作“ 蹙蹋 ”。
(1).踩踏。 唐 张说 《杂曲歌辞·破阵乐》:“百里火幡焰焰,千行云骑騑騑;蹙踏 辽河 自竭,鼓噪 燕山 可飞。” 宋 苏轼 《书韩干〈牧马图〉》诗:“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老残游记》第十回:“耳中但听得风声,水声,人马蹙踏声,旌旗熠燿声。” 清 叶申霭 《题海州陈参戎治盐枭投械归农图》诗:“乌揵蹙蹋牵风鸣,滩场有地各迁徙。”
(2).压倒。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先生笔力吾所畏,蹙踏 鲍 谢 跨 徐 庾 。”
(3).践临;到达。 清 黄鷟来 《冬日送程与山归新安》诗:“平生尚游跡,蹙踏造化窟。”
(4).踢。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踢球》:“毬名踏踘,始於 轩后 军中练武之剧,蹙蹋而戏。”
《國語辭典》:行踏  拼音:xíng tà
1.往来、走动。《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天子自有皇后、贵妃追欢之乐,贱妾平康泼妓,岂是天子行踏去处?」也作「行道」。
2.行为。《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当今又有闻奏,怎不道我每也学王行瑜的一般行踏?」
分類:行走走动
《骈字类编》:一踏
苏轼三法求民情赋一踏禁网利口不能肆其辩一定刑辟士师不得私其仁
《漢語大詞典》:踏白
(1).见“ 踏白军 ”。
(2).谓开路,打先锋。也指打先锋的人。 元 蒋子正 山房随笔:“ 卢梅坡 《咏梅开一花》诗云:‘昨夜花神有底忙,先教踏白入南邦。冷将双眼窥春破,肯把孤心受雪降。’”
分類:开路
《漢語大詞典》:踏白军(踏白軍)
唐 宋 时骑兵番号。多指前锋部队。 宋 岳飞 《奏陈州颍昌捷状》:“据踏白军统制 董先 、游奕军统制 姚政 等申:统率军马,在 潁昌府 驻札。”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壬午, 金 人攻 蔡州 ,侍卫马军司统制 赵撙 率诸军御之,京西制置使 吴拱 亦遣踏白军统制 焦元 来援。”亦省称“ 踏白 ”。 唐 司空图 《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公前命 宁国 兵遮截之,生得其踏白数十骑,乃并山引退。”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復以踏白骑士入 陈亳 间,以邀 蔡 人,遂南至 介沟 ,破 淮西 石璠 之师二万,掳 璠 以献。”《水浒传》第八二回:“是时天子引百官在 宣德楼 上,临轩观看,见前面摆列金鼓旗幡,枪刀斧鉞,各分队伍;中有踏白马军,打起‘顺天’、‘护国’二面红旗。”
《漢語大詞典》:踏晓(踏曉)
侵晨,破晓。 宋 梅尧臣 《鸡声》诗:“鸡声踏晓呼,呼起扶桑乌。”
分類:破晓
《國語辭典》:踏实(踏實)  拼音:tà shí
切实认真。如:「做事要踏实,不可心存侥倖。」
《漢語大詞典》:踏实(踏實)
(1).切实;不浮躁。朱子语类卷四十:“ 尧 舜 便是实有之,踏实做将去, 曾点 只是偶然绰见在。”《歧路灯》第八回:“我前日偶见 孔耘轩 中副榜硃卷,倒也踏实,终不免填砌,所以不能前列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章:“她看出了 江华 是一个踏实、有魄力、坚毅、果决的人。”
(2).谓内心安定;安稳。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这样一来他们心里便踏实了,觉得安全真有保障。”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捐就是捐,您拿钱,我收了交上去,咱们心里就踏实啦。”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寡妇老婆虽然相信了农会主席,但心里总不踏实。”
《国语辞典》:踏平  拼音:tà píng
1.将地不平的地方用脚踩平。如:「沙土填满坑洞后,用脚踏平。」
2.征服、剿乱平定。如:「他野心勃勃地誓言要斩草除根,踏平敌穴,以绝后患。」《三国演义》第四一回:「我今欲踏平樊城,奈怜众百姓之命。公可往说刘备,如肯来降,免罪赐爵。」
《國語辭典》:头踏(頭踏)  拼音:tóu tà
旧时官员出巡时前导的仪仗队。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一折:「走去衙门自告咱,问官人借对头踏乱交加。」《西游记》第一二回:「行勾多时,来到东华门前,正撞著宰相萧瑀散朝而回,众头踏喝开街道。」也作「头搭」、「头答」、「头达」。
《漢語大詞典》:踏莎行
(1).词牌名。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双调五十八字,仄韵。又添字名《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六句四仄韵。参阅《词谱》卷十三。
(2).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商角调均有同名曲牌。南曲较常见,字句格律与词牌同。用作引子。北曲与词牌不同,用于套曲中。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 宇文綬 ﹞就旅邸中,取出文房四寳,做了隻曲儿,唤做《踏莎行》。”
《國語辭典》:踏浪儿(踏浪兒)  拼音:tà làng ér
参加水戏的选手。宋。苏轼 瑞鹧鸪。碧山影里小红旗词:「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
《國語辭典》:弄潮儿(弄潮兒)  拼音:nòng cháo ér
驾船的人或在潮中戏水的人。唐。李益 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宋。梅尧臣〈青龙海上观潮〉诗:「何时更看弄潮儿,头戴火盆来就湿?」
《漢語大詞典》:腾蹋(騰蹋)
见“ 腾踏 ”。
《國語辭典》:腾踏(騰踏)  拼音:téng tà
1.飞行绝迹。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2.高声的边走边唱。唐。王建〈水夫谣〉:「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骈字类编》:鹊踏(鹊踏)
宋 苏轼 留题石经院三首 其二 夭矫庭中桧,枯枝鹊踏消。
《漢語大詞典》:踏荒
(1).实地察看灾情。 明 李东阳 《里河道中即事》诗:“隔岸人招浅,沿村吏踏荒。” 清 李渔 《连鬼骗有故倾家,受人欺无心落局》:“母亲道:‘又不水,又不旱,怎么会荒起来?’要 竺生 领去踏荒, 竺生 不肯。”
(2).踏勘荒地,以便开垦。 锺涛 《北大荒踏查记》:“就像我们这些踏荒的人吧,我们眼里看到的,脑子里想到的,都是哪片地可以开,哪片地现在还开不出来。”
《漢語大詞典》:踏灯(踏燈)
亦作“蹋灯”。 元宵节上灯市看灯。 清 诸重光 《上元前夕宝幢鉴南过饮》诗:“客为踏灯成不速,门非觅句亦常关。” 清 毛奇龄 《西湖蹋灯词》序:“乃作《西湖蹋灯词》六十首,传于人间,岂亦京师蹋灯之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