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0,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跳跃
龙跳
跳掷
跳荡
珠跳
跳脱
跳脱
跳踯
跳舞
跳身
跳沫
跳浪
跳月
跳过
跳白
《國語辭典》:跳跃(跳躍)  拼音:tiào yuè
1.跳起来。《淮南子。脩务》:「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蹄,翘尾而走,人不能制。」《初刻拍案惊奇》卷七:「见有一白鱼,长五六寸,随流至坑中,跳跃两遍,渐渐大了。」
2.形容高兴的样子。如:「欢呼跳跃」。
《漢語大詞典》:龙跳(龍跳)
喻笔势纵逸雄健。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乌丝阑展,醉墨龙跳。”参见“ 龙跳虎卧 ”。
《國語辭典》:龙跳虎卧(龍跳虎臥)  拼音:lóng tiào hǔ wò
比喻笔势的纵横飘逸。语本南朝梁。武帝〈书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漢語大詞典》:跳掷(跳擲)
(1).跳踯。上下跳跃。 宋 苏轼 《画鱼歌》:“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 清 刘鹗《〈老残游记〉叙》:“猿猴之为物,跳掷於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 夏丏尊 《猫》:“白玉也似的毛地上,错落的黄黑斑非常明显,蹲在草地上或跳掷在凤仙花丛里的时候,望去真是美丽。”
(2).跳踯。比喻光阴迅速。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序:“故得与姨兄 胡灵之 之辈十数人为昼夜游,日月跳掷,於今餘二十年矣。”
《漢語大詞典》:跳荡(跳盪)
见“ 跳盪 ”。
亦作“ 跳荡 ”。
(1).跳跃;跳动,跃动。 唐 温庭筠 《郭处士击瓯歌》:“乱珠触续正跳荡,倾头不觉金乌斜。” 萧红 《生死场》七:“忙乱的叫卖童,手中花色的葫芦,随着空气而跳荡。” 管桦 《鹰巢岭》:“活泼的水流,在石头中间跳荡。”
(2).冲锋陷阵,打乱敌方阵脚。 唐 李德裕 《请准兵部依开元二年军功格置跳盪及第一第二功状》:“ 开元 格,临阵对寇,矢石未交,先锋挺入,陷坚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跳盪。”明史·曹文诏传:“ 文詔 左右跳荡,手击杀数十人,转鬭数里。” 徐兴业 《金瓯缺》第八章:“这几年又学会了大规模作战,动不动就把几万人调上战场,跳荡纵横,锐厉无匹。”
(3).指锐卒。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杂志》:“跳盪,拏手,皆在军中。”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奡盪舟:“古人以左右衝杀为盪阵,其鋭卒谓之跳盪,别帅谓之盪主。”
(4).犹言放纵不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余少时气盛跳盪,为吾乡名宿所排。” 易宗夔 《新世说·贤媛》:“﹝ 袁素文 ﹞卒归 高 。 高 躁戾跳荡,倾奩具为狭邪资。”
(5).谓心情激动。 清 陈维嵩 《念奴娇·宋景炎席上赠柘城李蓼墅》词:“剑气纵横,酒肠跳盪,老笔苍无敌。”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第四章:“予见其所指者为一纸,不觉中心跳荡,予之生死固惟此片纸所书者是赖也。”
《骈字类编》:珠跳
宋 陆游 夜闻浣花江声甚壮 分洪初疑两蛟舞,触石散作千珠跳。
宋 杨万里 庆长叔招饮一杯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 其三 老子那知鬓脚凋,忍寒拚命看珠跳。
《國語辭典》:跳脱(跳脫)  拼音:tiào tuō
1.逃脱。如:「他身陷重围,左右奔突,东西跳脱,终得逃逸。」
2.腕钏,手镯。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也作「条脱」。
3.由于思绪急转,事象突出,以致语路中断的修辞象现。
分類:灵活手镯
《國語辭典》:手镯(手鐲)  拼音:shǒu zhuó
镯子,戴在腕上的环形饰物。《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金手镯有两三付,赤金冠子两顶。」
《漢語大詞典》:跳脱
逃脱。 汉 焦赣 《易林·无妄之师》:“火起上门,不为我残,跳脱东西,独得生完。” 唐 卢仝 《观放鱼歌》:“一一投深泉,跳脱不復拘。”
分類:逃脱
《國語辭典》:跳踯(跳躑)  拼音:tiào zhí
跳跃。《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那龙凤螭豹百般鸟兽,盘旋的盘旋,跳踯的跳踯,飞舞的飞舞,千巧万怪,似是神工,不像人力。」
《國語辭典》:跳舞  拼音:tiào wǔ
随著音乐的节奏,跳著一定步伐的舞蹈。《文明小史》第五一回:「招了几个歌妓,跳舞了半点钟,却花到百十块洋钱。」
《漢語大詞典》:跳身
轻身逃走。汉书·萧何传:“夫上与 楚 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遯者数矣,然 萧何 常从 关中 遣军补其处。” 颜师古 注:“跳身,谓轻身走出也。” 宋 苏轼 《江瑶柱传》:“惟 扶风 马太守 不甚礼之,生浸不悦,跳身 武林 。”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七五回:“ 心安 ( 王心安 )又跳身遁去, 王成谦 袖手旁观。”
分類:逃走
《漢語大詞典》:跳沫
飞沫。 唐 王维 《白鼋涡》诗:“人相对兮不闻语声,翻涡跳沫兮苍苔湿。” 宋 苏辙 《和子瞻涡口遇风》:“餘颷入幃幄,跳沫溅窗牖。”
《漢語大詞典》:跳浪
(1).腾跃跳动。 宋 庞元英 《谈薮》:“驭者云:‘满山皆猴也,数以千万计,行人独过,常遭戏虐,每羣呼跳浪而至,攀缘头目,胸项手足,衮成毛毬,虽有兵刃,亦无所施。’”浪,一本作“ 踉 ”。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道州 有 舜祠 ,凡遇正月初吉,山狙羣聚到祠傍以千百数,跳浪奋掷,狂奔疾走,如是者五日而后去。”
(2).引申为上窜下跳。 清 恽敬 《康诰考中》:“其人不过跳浪嘂号之徒而已。”
分類:腾跃跳动
《國語辭典》:跳月  拼音:tiào yuè
苗、彝族习俗。每年春季或节日庆典的夜晚,男女盛装歌舞庆祝,未婚者吃芦笙以和歌辞,于舞宴中择偶求婚,称为「跳月」。
《韵府拾遗 个韵》:跳过(跳过)
齐民要术羊有病辄相污欲令别病法当栏前作渎深二尺广四尺往还皆跳过者无病不能过者入渎中行过便别之矣
分类:跳过
《漢語大詞典》:跳白
小渔舟。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鳞语·渔具:“跳白者,船也。其製小,仅受一人,於湾环隈澳间,乘暮入焉。乃张二白板於船旁,而鸣其榔,鱼见白板,輒惊眩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