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42,分6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足称
沾足
沾足
白足
双足
雁足
一足
取足
足兵
足观
侧足
三足
不足道
失足
投足
《漢語大詞典》:足称(足稱)
值得称道。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全 赵 之袨服丛臺,方此为劣 临淄 之挥汗成雨,曾何足称。”隋书·王韶元岩等传赞:“ 元巖 王韶 ,任当彼相,并见严惮,莫敢为非,謇諤之风,有足称矣。”
《漢語大詞典》:沾足
谓雨水充足。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卷一:“ 同州 民谓沾足为烂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灾:“十八日,大雨沾足,乃种豆。”
分類:雨水充足
《漢語大詞典》:沾足(霑足)
(1).《诗·小雅·信南山》:“既霑既足。”后以“霑足”指雨水充分浸润土壤。 唐文宗 《暮春喜雨》诗:“郊坰既霑足,黍稷有丰期。”新唐书·刘仁轨传:“今兹澍泽霑足,百穀炽茂,收纔十二。”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至诚格天:“是日申酉时即雷雨大作,四郊霑足。”
(2).谓普遍受惠得益。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时京国樱桃初出,虽贵达未适口,而 覃 山积铺席,復和以糖酪者,人享蛮榼一小盎,亦不啻数升。以至参御辈,靡不霑足。”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四:“ 祥符 中, 开宝寺 福胜院 舍利塔……降下舍利於地面砖石上,约五千餘粒。僧俗虔心求觅,必获霑足。”
《國語辭典》:白足  拼音:bái zú
南北朝的名僧昙始。足白于面,故称为「白足和尚」,后人便称僧人为「白足」。唐。李商隐 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时蔡京在坐京曾为僧徒故有第五句诗:「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宋。苏轼 赠江州景德长老诗:「白足高僧解达观,安排春事满幽栏。」
《漢語大詞典》:白足和尚
后秦 鸠摩罗什 弟子 昙始 ,足白于面,虽跣涉泥淖而未尝污湿,时称“白足和尚”。后亦用以指高僧。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昙始:“释 曇始 , 关中 人。自出家以后,多有异迹…… 始 足白於面,虽跣足泥水,未尝沾湿,天下咸称白足和尚。”
《骈字类编》:双足(双足)
唐 杨凭 边塞行 九原临得水,双足是重城。
元 黄镇成 黄月潭 未似月潭双足健,东南踏遍万重云。
元 吴莱 同吴正传咏龚岩叟小儿高马图 并州小儿十岁许,双足捷走真骅骝。
元 张翥 清溪濯足图 黄尘满双足,宜赋故山归。
分类:双足
《國語辭典》:雁足  拼音:yàn zú
比喻书信。参见「雁帛」条。南朝梁。王僧孺〈咏捣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唐。杜光廷〈纪道德赋〉:「雁足凄凉兮传恨绪,凤台寂寞兮有遗音。」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书(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汉书·苏武传:“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权德舆 《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疑耀卷二。
分類:书信有雁
《骈字类编》:一足
南北朝 庾信 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 雁持一足倚,猿将两臂飞。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 台阁多官员,无地寄一足。
唐 白居易 病中诗十五首 就暖偶酌戏诸诗酒旧侣 一足任他为外物,三杯自要沃中肠。
分类:一足
《漢語大詞典》:取足
充分取得。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若命之成败,取足於信顺,故是吾前难寿夭成於愚智耳,安得有性命自然也!” 唐 韩愈 《记宜城驿》:“ 于太傅 帅 襄阳 ,迁 宜城县 ,并改造南境数驛,材木取足此林。”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於 孔子 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於 孔子 ,则千古以前无 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漢語大詞典》:足兵
充足的军备。新唐书·刘昌传:“ 李光弼 在 河阳 , 江 淮 足兵,势必来援。” 明 刘基 《筑城词》:“寄语筑城人,城高固自好,更须足食仍足兵,不然 劒阁 潼关 且难保。” 清 袁枚 《卮言》诗:“足兵与足食,亦不序原委。”参见“ 足食足兵 ”。
分類:充足军备
《國語辭典》:足食足兵  拼音:zú shí zú bīng
粮食、兵备都很充足。《论语。颜渊》:「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喻世明言。卷二五。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俺楚国襟三江而带五湖,地方千里,粟支数年,足食足兵,可为上国。」
《漢語大詞典》:足观(足觀)
(1).足以看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 赵灵 胡 服,而 季父 争论; 商鞅 变法,而 甘龙 交辨:虽宪章无算,而同异足观。”
(2).值得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兹本百王之谋,盖出於此” 翁元圻 注引 清 全祖望 曰:“ 邓润甫 与 曾南丰 ,皆 旴江先生 弟子,其文亦有足观,以附丽 荆公 ,遂无称道之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至于 清 朝禁书,则民元革命后就是宝贝,即使并无足观的著作,也常要百余元至数十元。”
《國語辭典》:侧足(側足)  拼音:cè zú
1.因畏惧而不敢向前。《南史。卷七○。循吏传。郭祖深传》:「远近侧足,莫敢纵恣。」《明史。卷三○七。佞倖传。江彬传》:「成国公朱辅为长跪,魏国公徐鹏举及公卿大臣皆侧足事之。」
2.插足,干预其事。如:「这是我们自家兄弟的事,请你别侧足。」
《漢語大詞典》:侧立(側立)
(1).因敬重或戒惧而立在旁边。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持之以夙兴侧立,加之以先意承指。”北齐书·杨愔传:“太皇太后临 昭阳殿 ,太后及帝侧立。”宋史·孝宗纪一:“顷之,内侍掖帝至御榻前,侧立不坐。内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
(2).位于旁边。 清 戴镜曾 《香山》诗:“ 香山 小而高,侧立 太湖 上。”
《漢語大詞典》:三足
见“ 三足乌 ”。
分類:三足
《國語辭典》:三足乌(三足烏)  拼音:sān zú wū
神话传说中的神鸟:(1)太阳中的神鸟。《淮南子。精神》:「日中有踆鸟。」汉。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汉。王充《论衡。说日》:「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后以指日。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2)为西王母取食的青鸟。《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唐。张守节。正义:「三足乌,青鸟也。主为西王母取食,在昆墟之北。」
《國語辭典》:不足道  拼音:bù zú dào
不值得称述。《朱子语类。卷二二。论语。学而篇下》:「『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比他乐与好礼者,别人便说不足道,圣人只云『可也』。」《醒世恒言。卷三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那时黄生神魂俱荡,如逢神女仙妃,薛琼琼辈又不足道也!」
《國語辭典》:失足  拼音:shī zú
1.举止不庄重。《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走路不小心而摔倒。《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九。误掇恶名》:「杨篆员外,乾符中佐永宁刘丞相淮南幕,因游江失足坠水。」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碧碧》:「少年遑遽,极力挤之,孙猝不及防,失足坠岩下。」也作「失脚」。
3.因不慎而堕落、失节或误入歧途。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三出:「少逢漂泊,偶尔失足于风尘。」《花月痕》第二五回:「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漢語大詞典》:投足
(1).踏步;举步。吕氏春秋·古乐:“昔 葛天氏 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2).栖身;投宿。 晋 张华 《鹪鹩赋》:“匪陋荆棘,匪荣茝兰。动翼而逸,投足而安。” 唐 滕倪 《留别吉州太守宗人迈》诗:“千里未知投足处,前程便是听猿时。” 明 张纲孙 《百竹村》诗:“日晚慎前行,何处堪投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