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足下  拼音:zú xià
1.脚下。《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2.古代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
《国语辞典》:千里始足下  拼音:qiān lǐ shǐ zú xià
比喻任何事情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累积而成的。唐。白居易〈续座右铭〉:「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也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分类字锦》:足下有毛
汉书宣帝纪身足下有毛卧居数有光耀注遍身及足下皆有毛
《國語辭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拼音: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迈开脚下的第一步开始。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累积而成的。《老子》第六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初真十戒》:「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乃至功成德就,白日升天。」也作「千里始足下」。
《漢語大詞典》:舄履
亦作“舄履”。
(1).复底厚履。晏子春秋·外篇上九:“大带重半钧,舃履倍重,不欲轻也。”隋书·礼仪志四:“皇后及诸侯夫人之服,皆舃履。”
(2).即履舃。鞋的通称。 宋 柳永 《夏云峰》词:“筵上笑歌閒发,舃履交侵。”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二》:“南人借祭墓为踏青游戏之具,纸钱末灰,舃履相错,日暮,墦间主客无不頽然醉倒。”参见“ 履舃 ”。
(3).犹言足下。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閤下致位天子而归,始独得望舄履於门下。”
(4).步履。 宋 曾巩 《祭王都官文》:“ 钟山 峥嶸,下惟 江 水,昔公此临,委蛇舄履。”
《國語辭典》:履舄  拼音:lǚ xì
1.履,单底鞋;舄,复底鞋。「履舄」泛指鞋。唐。姚合 扬州春词:「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2.足下。敬称对方,常用于写信。宋。王安石〈与王宣徽书〉:「南北辽阔,无缘进望履舄。」
《國語辭典》:履舄  拼音:lǚ xì
1.履,单底鞋;舄,复底鞋。「履舄」泛指鞋。唐。姚合 扬州春词:「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2.足下。敬称对方,常用于写信。宋。王安石〈与王宣徽书〉:「南北辽阔,无缘进望履舄。」
《國語辭典》:铁蹄(鐵蹄)  拼音:tiě tí
1.钉在马蹄上的铁块。
2.喻蹂躏人民的残暴武装势力。如:「人民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受尽蹂躏。」
《漢語大詞典》:瑶井
星座名。即玉井,由四星组成,在参宿西左足下。 南朝 宋 鲍照 《阳岐守风》诗:“差池玉绳高,掩蔼瑶井没。” 唐 李白 《明堂赋》:“目瑶井之荧荧,拖玉绳之离离。” 宋 司马光 《华星篇时视役河上寄郡中诸同舍》诗:“瑶井逈临丹闕外,玉绳斜挂琐牕中。”参见“ 玉井 ”。
《國語辭典》:玉井  拼音:yù jǐng
地名。隶属台南市玉井区,玉井盆地的中央,面积约七十六平方公里,原名为噍吧哖庄,民国九年改名为「玉井」。
《國語辭典》:妆次(妝次)  拼音:zhuāng cì
公函、书信中对妇女的提称语。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珙百拜奉书芳卿可人妆次: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
《漢語大詞典》:榰床龟(榰牀龜)
置于床足下用以支床之龟。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行二十餘岁,老人死,移牀,龟尚生不死。” 宋 陆游 《雨夜不寐观壁间所张魏郑公砥柱铭》:“壮怀耿耿谁与论,榰牀老龟不能语。”
分類: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