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1,分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分类词汇(续上)
溶溶澹澹
山川米聚
卷涌
来龙去脉
马鞍形
龙跧虎卧
《漢語大詞典》:溶溶澹澹
水波盛大起伏貌。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七章:“扶摇羊角,溶溶澹澹。”
《漢語大詞典》:山川米聚
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语本后汉书·马援传:“﹝ 援 ﹞又於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清 洪升 《长生殿·神诉》:“俯视尘寰,山川米聚。”
《漢語大詞典》:卷涌(捲涌)
谓波涛起伏奔涌。 赵自 《第二双眼睛》:“我发现水天交接的远方,出现了一条长长的黑边,飞速向工程船卷涌而来。”
谓波涛起伏奔腾。 赵自 《第二双眼睛》:“我发现水天交接的远方,出现了一条长长的黑边,飞速向工程船卷涌而来。”
《國語辭典》:来龙去脉(來龍去脈)  拼音:lái lóng qù mò
术数用语。堪舆家称山脉的起伏为「龙」,其主峰称为「来龙」;山谷中溪流称为「脉」,而其主流则称为「去脉」。「来龙去脉」指从头到尾像脉管一样连贯著的地势。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一三出:「此间前冈有块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种种合格,乃大富贵之地。」后比喻事情首尾始末条理清楚。清。刘熙载《艺概。诗概》:「律诗中二联必分宽紧远近,人皆知之,惟不省其来龙去脉,则宽紧远近为妄施矣!」也作「来踪去迹」。
《漢語大詞典》:马鞍形(馬鞍形)
两头高起中间低落的形状。多比喻事物发展曲折、有起伏。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1956年各项建设事业上的‘马鞍形’实际上就是一个悲剧。”《解放军报》1974.2.2:“一年来二连党支部抓大事经历了一个‘紧-松-紧’的过程,粮食产量也出现了一个‘高-低-高’的‘马鞍形’。”
《漢語大詞典》:龙跧虎卧(龍跧虎卧)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宋 范成大 《小峨眉》诗:“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 沫水 沱江 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