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陵波
(1).起伏飘浮于波涛之上。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 巴 汉 楼船,陵波无际。”南史·隐逸传上·渔父:“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陵波隐显。”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愿陛下许 高丽 自新,焚陵波之船,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邇安。”
(2).形容女子步履轻盈。文选·曹植〈洛神赋〉:“体迅飞鳧,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韤生尘。” 李善 注:“《淮南子》曰:‘圣人行於水,无跡也,众生行於霜,有跡也。’”
《漢語大詞典》:沆瀁
(1).水广阔貌。 晋 左思 《吴都赋》:“泓澄奫潫,澒溶沆瀁;莫测其深,莫究其广。”文选·郭璞〈江赋〉:“极望数百,沆瀁皛溔。” 李善 注:“沆瀁,广大之貌。”亦指广阔的水面。 清 钱谦益 《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赠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铭》:“譬彼骄人, 天吴 罔象,鼓舞相磓,不越沆瀁。”
(2).犹荡漾。飘荡起伏。《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飘飘可终年,沆瀁安是非?” 李善 注:“庄子曰:‘飘飘蒿下,沆瀁海上,逍遥一也。’”
(3).犹荡漾。水波微动。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吕乡筠》:“﹝老人﹞抽笛吹三声,湖上风动,波涛沆瀁,鱼鳖跳喷。”
(4).犹荡漾。随风摆动。 宋 朱熹 《秋怀》诗之二:“寂歷候虫悲,沆瀁碧草露。”
《國語辭典》:折叠(折疊)  拼音:zhé dié
把物体的一部分翻转,使整齐的与另一部分紧密相连。如:「折叠被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到了所在,住了脚,便把这驴似纸一般折叠起来。」
《國語辭典》:摺叠(摺疊)  拼音:zhé dié
将平面的东西折起叠合。如:「摺叠好棉被。」
《漢語大詞典》:低卬
(1).忽高忽低;时起时伏。卬,通“ 昂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卬夭蟜据以骄驁兮,詘折隆穷蠼以连卷。”汉书·杨恽传:“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褎低卬,顿足起舞。”
(2).指音节的高低。新唐书·文艺传序:“ 高祖 、 太宗 ,大难始夷,沿 江左 餘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卬,故 王 、 杨 为之伯。”
(3).形容世事盛衰、起伏。 清 龚自珍 《答人问关内侯》:“天必有所趋,天之废封建而趋一统也昭昭矣。然且相持低卬徘徊二千餘年,而后毅然定。”
《國語辭典》:浪潮  拼音:làng cháo
1.海水涨落而形成的起伏波浪。
2.比喻一时形成,声势浩大的社会风气或行动。如:「政治改革的浪潮一波波,逼得执政者不得不出来面对。」
《漢語大詞典》:耸踊(聳踴)
亦作“ 耸踊 ”。
(1).起伏,跳动。 宋 苏轼 《秧马歌》:“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鳧鷖,纤纤束藁亦可齎。”
(2).劝腾。 隋炀帝 《天台设斋愿文》:“适现仪形,续放光燄。弹指之声,震于龕室。僧使报述,遐邇耸踊。”
(3).怂恿。 唐 柳宗元 《与杨诲之第二书》:“人之死於 胡 越 者,赫然千里,不能諫而又耸踊之。”
《漢語大詞典》:荡瀁(蕩瀁)
亦作“ 盪漾 ”。 波动貌。 唐 张说 《江山愁心赋寄子岳州作》:“江上之深林兮,杳冥蒙而不已。鸟为花兮猿为子,纷盪瀁兮言莫拟。” 明 张居正 《游衡岳记》:“五峰背拥,云海盪漾,亦胜境地。”
同“ 荡漾 ”。
(1).水波上下起伏。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王微〈养疾〉》:“北渚有帝子,荡瀁不可期。”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江豚时出戏,惊波忽荡瀁。”
(2).思想、感情等起伏波动。 唐 李白 《愁阳春赋》:“荡瀁惚怳,何垂杨旖旎之愁人?”
《國語辭典》:荡漾(蕩漾)  拼音:dàng yàng
振动起伏,多用于指水波、声音。唐。李白〈惜馀春赋〉:「水荡漾兮碧色,兰葳蕤兮红芳。」也作「荡漾」。
《國語辭典》:荡漾(盪漾)  拼音:dàng yàng
振动起伏,多用于指水波、声音。如:「水波荡漾」。也作「荡漾」。
《漢語大詞典》:腾薄(騰薄)
上下起伏。文选·嵇康〈琴赋〉:“汹涌腾薄,奋沫扬涛。” 张铣 注:“腾,上;薄,下。”
分類:上下起伏
《漢語大詞典》:漪流
微波起伏的流水。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清奇》:“娟娟羣松,下有漪流。”
《國語辭典》:潮热(潮熱)  拼音:cháo rè
中医上指病人每天到了一定时候,体温就会上升,全身出汗的病症。因有如潮汐般准时,故称为「潮热」。
《漢語大詞典》:濆沦(濆淪)
起伏急疾貌。初学记卷一引 晋 李颙 《雷赋》:“骇气奔激,震响交扑,濆沦隐轔,崩腾磊落。”
分類:起伏急疾
《漢語大詞典》:跳峦(跳巒)
喻指起伏的山峦。 汉 扬雄 《河东赋》:“簸丘跳峦,涌 渭 跃 涇 。”
分類:起伏山峦
《国语辞典》:波峰  拼音:bō fēng
在上下起伏的波动中,波上的最高点,或介质向上运动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处,称为「波峰」。
《国语辞典》:波形  拼音:bō xíng
像波浪起伏的形状。如:「他把庭园里的矮树丛剪成波形,高低起伏,颇有曲折之美。」
《漢語大詞典》:蝹蜿
龙行貌。亦谓曲折起伏貌。玉篇·虫部:“蝹蜿,龙皃。”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 太行 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刘逸生 注:“蝹蜿,曲折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