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盗蹠(盜跖)  拼音:dào zhí
相传为古代的大盗,生性暴虐,横行天下。后用以形容残暴的人。《荀子。劝学》:「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蹠也。」《红楼梦》第七九回:「未免娇养太过,竟酿成个盗蹠的性气,爱自己尊若菩萨,待他人秽如粪土。」也作「盗蹠」。
《國語辭典》:义旗(義旗)  拼音:yì qí
本指起义军队的旗帜,后泛指起义的军队。唐。骆宾王 代徐敬业讨武氏檄:「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也作「义军」。
《漢語大詞典》:鼪鼯
(1).鼪鼠与鼯鼠。比喻志趣相投的亲密朋友。 宋 黄庭坚 《书〈张仲谋诗集〉后》:“今窜逐蛮夷中,而 仲谋 来守 施州 ,所谓鼪鼯同游,蓬藋柱宇,而兄弟亲戚謦欬其侧者也。”
(2).旧时对起义群众的蔑称。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贺王帅宣子平湖南寇》词:“白羽风生貔虎譟,青溪路断鼪鼯泣。”
《國語辭典》:黄巢(黃巢)  拼音:huáng cháo
人名。(西元?~884)唐曹州人。出身盐商,积财聚众,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僖宗时率众攻掠河南、江西、福建、浙东等地,进陷长安,自称齐帝,后为李克用讨平,巢乃自刎而死。
《國語辭典》:北燕  拼音:běi yān
朝代名。(西元409~436)与东晋同时的十六国之一。冯跋所建,据有今热河境。
《漢語大詞典》:八关(八關)
指八个关口。(1)指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特设的八关都尉所辖的八关。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元年﹞,置八关都尉官。” 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小平津 、 孟津 也。”(2)指 明 末 腾越州 西南边境内的八关。 明 万历 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 云南 巡抚 陈用宾 筑,名为 神护 、 万仞 、 巨石 、 铜壁 、 铁壁 、 虎踞 、 天马 、 汉龙 。关址距当时边界或数十里或百余里不等。 清 季 中 英 勘定 滇 缅 边界, 虎踞 、 天马 、 汉龙 三关划属 缅甸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八关自其西北斜抵东南。西四关属 蛮哈 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 神护 ,二曰 万仞 ,三曰 巨石 ,四曰 铜壁 。东四关属 陇把 守备,自西北而东南:一曰 铁壁 ,二曰 虎踞 ,三曰 天马 ,四曰 汉陇 。”
《漢語大詞典》:运化(運化)
(1).运行变化。《易·复》“復其见天地之心乎” 三国 魏 王弼 注:“然则天地虽大,富有万物,雷动风行,运化万变,寂然至无,是其本矣。”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天地之道,功尽於运化;帝王之德,理极於顺通。” 明 归有光 《思子亭记》:“天地运化,与世而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肺脏经文》:“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籥。”
(2).迷信谓用法术变出。 明 高明 《琵琶记·感格坟成》:“汝等可变作人形,与他运化土石,务要顷刻完成,不要惊动孝妇。”
(3).犹消化。亦比喻融会贯通。 明 袁宗道 《杂说三九》:“昔之人为经论所障,犹是杂食米麦,不能运化。”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元》:“至辛卯会试, 潘 ( 潘庭筠 )首场,遇同乡友抱病,拟曳白, 潘 劝之,且示以己作,嘱其运化。”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拾草写净:“ 王弇山 试鸿博日, 徐笠山 以不工排律, 弇山 取己稿示之,令其运化。 徐 竟録之,以雷同为考官奏参。”
(4). 太平天囯 起义军谓如厕为“运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又不准损坏所过地方民间各器具以及在民房运化掳掠等情。”
《國語辭典》:巨人  拼音:jù rén
1.神话或童话中,身躯庞大且具神力的人物。
2.身材高大的人。多由脑下腺前叶生长激素分泌亢进所引起。
3.伟人。《史记。卷四。周本纪》:「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唐。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自秦至今,名公巨人,继迹史书。」
4.大人。《荀子。正论》:「安禽兽行,虎狼贪,故脯巨人而炙婴儿矣!」汉。王充《论衡。刺孟》:「巨人博戏,亦画墁之类也。」
《國語辭典》:倡义(倡義)  拼音:chàng yì
首倡义举或起义。《新唐书。卷八七。萧铣传》:「德基倡义竭诚,柳生擅杀之,不诛,无以为政。」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九。谈献六之五。浙江人物》:「宸濠之变,孙忠烈首输忠死节,王文成首倡义勘乱。」
《漢語大詞典》:断蛇(斷蛇)
(1).斩蛇。指 汉高祖 刘邦 斩蛇起义事。汉书·高帝纪赞:“ 汉 承 尧 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 唐 李白 《拟恨赋》:“断蛇奋旅,扫清国步。” 金 史肃 《过九里山》诗:“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
(2).剑名。
《國語辭典》:义民(義民)  拼音:yì mín
崇尚信义的人。《书经。多方》:「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儒林外史》第二六回:「皇明义民鲍文卿享年五十有九之柩。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福建汀漳道老友向鼎顿首拜题。」
《國語辭典》:义士(義士)  拼音:yì shì
1.守义不苟或品行超凡的人。《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倏降忽叛,变诈多端,百姓为之离心,义士为之切齿。」
2.出财布施,慷慨乐助的人。宋太宗时为避御名,改称为「信士」。《通俗编。释道》引《金石文字记》:「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
《國語辭典》:草寇  拼音:cǎo kòu
草野中的盗贼。《水浒传》第六一回:「路上便有些个草寇出来,小人也敢发落的三五十个开去。」《西游记》第一一回:「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
《漢語大詞典》:树帜(樹幟)
树立旗帜。借指起义。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武昌 树帜,余在 沪 瀆。值先烈 陈英士 先生异军突起,君自南土来书。”
《國語辭典》:草贼(草賊)  拼音:cǎo zéi
草寇。《旧唐书。卷一九。僖宗本纪》:「七月,草贼王仙芝寇掠河南十五州,其众数万。」
分類:起义农民
《漢語大詞典》:广城(廣城)
古关名。 汉 末为镇压 黄巾 起义军设置的八关之一。后汉书·灵帝纪“置八关都尉官” 唐 李贤 注:“八关谓 函谷 、 广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辕 、 旋门 、 小平津 、 孟津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