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76,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乞赐处士
四代三公
词典
特赐
拜赐
赐金
赐环
赐紫
赐书
赐绯
赐对
赐第
赐名
天赐
并赐
赐予
典故
乞赐处士

相关人物
徐复


《宋人轶事汇编》卷七〈林逋常秩陈恬〉~36~
徐复,所谓冲晦处士者,建州人。初亦举进士,自筮终身无禄,遂罢举。范文正知苏州,尝疑夷狄当有变,使复占之,复为定西方用兵年月。及元昊叛,无不验。仁宗闻而召见,问以兵事,曰:「今岁直小过,刚失位而不中,惟强君德乃可济。」命以官,不就,归杭州万松岭。时和靖尚在杭州,称二处士。
典故
四代三公
  
四代五公

相关人物
杨奇
 
杨彪
 
杨秉
 
杨赐
 
杨震(字伯起)

参考典故
杨震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附《杨彪传》
及魏文帝受禅,欲以彪为太尉,先遣使示旨。彪辞曰:「彪备汉三公,遭世倾乱,不能有所补益。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遂固辞。乃授光禄大夫,赐几杖衣袍,因朝会引见,令彪著布单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宾客之礼。年八十四,黄初六年卒于家。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

例句

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 李白 送杨燕之东鲁

汉家名臣杨德祖,四代五公享茅土。 李颀 行路难

《漢語大詞典》:特赐(特賜)
皇帝的特别赏赐。《宋书·明帝纪》:“长徒之身,特赐原遣。亡官失爵,禁錮旧劳,一依旧典。”宋史·选举志一:“帝以是科久废,特赐及第,以劝来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宗藩·亲王来朝:“﹝亲王﹞归国时,车驾又亲送至 卢沟桥 ,特赐以护卫。”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此后考试多次不中的,也可特赐,叫做‘特奏名’。”
《國語辭典》:拜赐(拜賜)  拼音:bài cì
拜谢别人的赠予。《礼记。玉藻》:「大夫拜赐而退,士待诺而退。」宋。宋祁〈九日侍宴大清楼〉诗:「省收行步玉,拜赐俨华裾。」
《骈字类编》:赐金(赐金)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分类:赐金
《國語辭典》:赐环(賜環)  拼音:sì huán
被放逐之臣赦罪召还为「赐环」。语本《仪礼。丧服》唐。贾公彦。疏:「以道去君,据三谏不从,在境待放,得环则还,得玦则去。」唐。张说〈出湖寄赵冬曦〉诗:「湘浦未赐环,荆门犹主诺。」
分類:放逐
《國語辭典》:赐紫(賜紫)  拼音:sì zǐ
唐代官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官位不到三品和五品的人,则有赐紫赐绯,赐紫必兼金鱼袋。见《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志》。也称为「赐金紫」。
《漢語大詞典》:赐书(賜書)
(1).称人来信的敬辞。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於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宋 王安石 《答马太傅启》之二:“未皇修好,先辱赐书。”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九)》:“记得一年或两年之前,蒙你赐书,指摘我在《阿Q正传》中写捉拿一个无聊的 阿Q 而用机关枪,是太远于事理。”
(2).指皇帝给臣下写信。 宋 王安石 《赠司空兼侍中文元贾魏公神道碑》:“命以故官,不起。赐书宠慰,从之。”明史·常遇春传:“ 天瑞 力尽乃降, 遇春 果不杀。 太祖 大喜,赐书褒勉。”
(3).君王赐给的书籍。汉书·叙传上:“ 彪 字 叔皮 ,幼与从兄 嗣 共游学,家有赐书,内足於财。” 北周 庾信 《小园赋》:“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家有赐书三千卷,尚在 善和里 旧宅,宅今已三易主,书存亡未可知。”
《漢語大詞典》:赐绯(賜緋)
(1).赐给绯色的官服。 唐 代五品、四品官服绯,后世服绯品级不尽相同。 唐 元稹 《同州刺史谢上表》:“不料陛下天听过卑,朱书授臣制誥, 延英 召臣赐緋。”新五代史·周臣传·扈载:“迁翰林学士,赐緋,而 载 已病,不能朝谢。”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 太宗 方奬拔文士,闻其( 王禹偁 )名,召拜右拾遗,直史馆,赐緋。”
(2).指 唐玄宗 把骰子的四点饰以朱色之事。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上与妃采戏,将北,唯重四转败为胜。连叱之,骰子宛转而成重四,遂命 高力士 赐緋,风俗因而不易。” 元 谢宗可 《双陆》诗:“彩骰清响押盘飞,曾记 唐 宫为赐緋。”
《漢語大詞典》:赐对(賜對)
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臣愚不敏,蒙恩赐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召对:“先是 宪宗 以天语微吃,以故赐对甚稀。” 清 胡天游 《特赠太仆卿周公墓志铭》:“制下所部,择贤才吏,胜治剧者,上公名,得召见赐对,称旨。”
《漢語大詞典》:赐第(賜第)
(1).赏赐宅第;赏赐的宅第。晋书·贺循传:“ 循 羸疾不堪拜謁,乃就加朝服,赐第一区,车马牀帐衣褥等物。” 清 吴伟业 《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之七:“城中赐第书千卷,祠下丰碑柳十围。”
(2).谓赐及第。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唱名:“《宋朝会要》曰:‘ 雍熙 二年三月十五日, 太宗 御 崇政殿 试进士, 梁顥 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第,盖自是为始。”辽史·圣宗纪:“以 瀋州 节度副使 张杰 为节度使,其皇城进士 张人纪 、 赵睦 等二十二人入朝,试以诗赋,皆赐第。” 元 黄溍 《上京道中杂诗·枪竿岭》:“忆昔赐第归,吾母适初度。”
《國語辭典》:赐名(賜名)  拼音:sì míng
由帝王为臣民取名。《新唐书。卷一一六。陆元方传》:「象先名景初,睿宗曰:『子能绍先构,是谓象贤者。』乃赐名焉。」《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宣授朱温做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唤做全忠。」
分類:君王
《國語辭典》:天赐(天賜)  拼音:tiān cì
1.上天所赏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水浒传》第三三回:「今日天赐,幸得哥哥到此,相见一面。」
2.天子的赏赐。唐。崔枢〈赐耆老布帛〉诗:「布帛忻天赐,生涯作主恩。」
3.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年号(西元404~409)。
《韵府拾遗 寘韵》:并赐(并赐)
宋史选举志淳化元年每科进士第一人天子宠之以诗后尝作箴赐陈尧叟至是并赐焉
《國語辭典》:赐予(賜予)  拼音:sì yǔ
赐给。《周礼。天官。大府》:「币馀之赋,以待赐予。」《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好也。」
《漢語大詞典》:四世三公
东汉 袁绍 ,自其高祖至父辈,四代皆有居三公位者,时称“四世三公”。三国志·魏志·袁绍传:“高祖父 安 为 汉 司徒。自 安 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 裴松之 注引 晋 华峤 后汉书曰:“ 安 字 邵公 …… 章帝 时至司徒,生 蜀郡 太守 京 。 京 弟 敞 为司空。 京 子 汤 ,太尉。 汤 四子:长子 平 , 平 弟 成 ,左中郎将,并早卒; 成 弟 逢 , 逢 弟 隗 ,皆为公。”《三国演义》第五回:“ 操 曰:‘ 袁本初 四世三公,门多故吏, 汉 朝名相之裔,可为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