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3,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任民
岁租
青苗钱
常课
羡钱
急政
巴賨
交头
食租
汤沐邑
从薄
课督
秋料
结课
起税
《分类字锦》:任民
周礼闾师凡任民任农以耕事贡九榖任圃以树事贡草木任工以饬材事贡器物任商以市事贡货贿任牧以蓄事供鸟兽任嫔以女事供布帛任衡以山事供其物任虞以泽事贡其物
分类:赋税
《漢語大詞典》:岁租(歲租)
一年的赋税。新唐书·王鉷传:“故 鉷 迎帝旨,岁进钱鉅亿万,储禁中,以为岁租外物,供天子私帑。” 宋 王禹偁 《并诰》:“国艰厥食,督民先岁租。”
分類:一年赋税
《漢語大詞典》:青苗钱(青苗錢)
(1). 唐 代赋税名。 大历 元年,诏天下苗一亩征税钱十五,以补百官俸钱,因国急用,当苗青即预征,又有地头钱每亩征二十,通称“青苗钱”。新唐书·食货志一:“至 大历 元年,詔流民还者,给復二年,田园尽,则授以逃田。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市轻货给百官手力课。以国用急,不及秋,方苗青即征之,号‘青苗钱’。又有‘地头钱’,每亩二十,通名为青苗钱。”新唐书·食货志五:“ 大历 元年,歛天下青苗钱,得钱四百九十万緡。”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豫借:“ 代宗 广德 二年七月庚子税天下地亩青苗钱以给百官俸。所谓青苗钱者,以国用急不及待秋,方苗青而徵之,故号青苗钱。”原注:“此与 宋 王安石 所行青苗钱之法不同。”亦省作“ 青苗 ”。 唐 无名氏 大唐传载:“ 至德 元年,勑天下州县量定酤酒,随月纳税。 建中 二年,更加青苗。”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辨讹下:“《新(唐)书》 大历 元年,詔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以国急用,不及秋收,苗青则征之,号曰‘青苗钱’,此青苗之始也。”
(2). 宋 代在青黄未接时发放的农业贷款。(1) 宋仁宗 时, 陕西 转运使 李参 在辖区内贷出的钱。宋史·李参传:“﹝ 李参 ﹞部多戍兵,苦食少。 参 审订其闕,令民自隐度麦粟之赢,先贷以钱,俟穀熟还之官,号‘青苗钱’。经数年,廩有羡粮。 熙寧 青苗法,盖萌於此矣。”(2) 宋 熙宁 二年, 王安石 创青苗之法于青黄不接之际,官府贷钱与民。正月放而夏敛,五月放而秋敛,纳息二分。本名常平钱,民间称青苗钱。宋史·食货志四:“今放青苗钱,凡春贷十千,半年之内便令纳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岁终又令纳利二千。”参见“ 青苗法 ”。
《國語辭典》:青苗法  拼音:qīng miáo fǎ
宋神宗时宰相王安石所采行的财政措施。在每年春夏间农家经济拮据时,政府可贷款给农民。秋收后,农民再将本息一并归还政府,以免农民受高利贷剥削。
《漢語大詞典》:常课(常課)
(1).定额赋税。晋书·良吏传·王宏:“督劝开荒五千餘顷,而熟田常课顷亩不减。”明史·费聚传:“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
(2).定额。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日作麵两石,有常课。主者窃增其数,犊至常课即止。”
分類:定额赋税
《漢語大詞典》:羡钱(羨錢)
多馀的钱。常指赋税的盈馀。 唐 李翱 《故东川节度使卢公传》:“又以羡钱四十万代税户之贫者。”新唐书·王纬传:“ 裴延龄 以诸道负钱四百万緡献为羡钱,以图宠。” 宋 叶适 《中奉大夫林公墓志铭》:“公曰:‘负郭岂有羡钱耶?何忍敛百姓!’”
分類:赋税
《漢語大詞典》:急政
催征赋税。管子·五行:“睹丙子火行御,天子敬行急政,旱札,苗死民厉。”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政读为征。”
《漢語大詞典》:巴賨
(1).谓 巴 中地带。 汉 扬雄 《蜀都赋》:“东有 巴賨 ,绵亘 百濮 。” 宋 欧阳修 《初至夷陵苏子美见寄》诗:“ 巴賨 舡贾集,蛮市酒旗招。”
(2).指 巴 中一带的人。 唐 李贺 《恼公》诗:“数钱教姹女,买药问 巴 賨。”
(3).古代 巴 人所交纳的赋税。 巴 人呼赋为賨,故称。 唐 陆龟蒙 《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谁比 蜀 严静,谁方 巴 賨貲。”
《漢語大詞典》:交头(交頭)
(1).头挨着头。 唐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诗:“交头疑凑饵,駢首类同条。”
(2).方言。谓头尾相接。《醒世姻缘传》第二八回:“其水经夏不坏,烹茶也不甚恶,做极好的清酒,交头吃这一年。”
(3).指上交赋税的数目。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二》:“今漕司索然穷匱者五六年矣。除凑足交头之外,每遇新旧交易,使者与属官聚议,搏手无以具接送之费。”
《漢語大詞典》:食租
(1).享用所管辖地区或封邑的赋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冬十月,始置名号侯”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晋 王沉 魏书:“重名号侯爵十八级……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亦墨綬,皆不食租。”参见“ 食租衣税 ”。
(2).指地主收取田租剥削农民而生活。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呀!这是命中注定的,食租的久久是食租,耕田的久久是耕田。”
《國語辭典》:食租衣税(食租衣稅)  拼音:shí zū yī shuì
以百姓缴纳的租税为官员的薪俸。《史记。卷三○。平准书》:「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也作「衣租食税」。
分類:收取赋税
《國語辭典》:汤沐邑(湯沐邑)  拼音:tāng mù yì
1.周代供诸侯朝见天子时住宿并沐浴斋戒的封地。《礼记。王制》:「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汉。郑玄。注:「给斋戒自絜清之用。」
2.指国君、皇后、公子等收取赋税的私邑。《战国策。楚策二》:「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玩丽好玩习音者,以欢从之,资之金玉宝器,奉以上佣六县为汤沐邑,却因张仪内之楚王。」《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于天下之经费。」唐。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母常山宫主,河东有汤沐邑,因家焉。」也称为「汤邑」。
《分类字锦》:从薄(从薄)
左传季孙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而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处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
分类:赋税
《漢語大詞典》:课督(課督)
(1).督责;督促。后汉书·樊宏传:“ 準 课督农桑,广施方略,朞年间,穀粟丰贱数十倍。”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筑塘时,与匠作同甘苦,课督有法。”
(2).特指督促交纳赋税。 宋 沈括 《同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事文思副使兼御史大夫赵君墓志铭》:“州县课督惨刻,民有自相儥卖或为盗山泽间。”
《漢語大詞典》:秋料
秋季结纳的赋税数额。宋史·食货志上四:“随税输纳斛斗,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
《分类字锦》:结课(结课)
齐书明帝纪建武四年诏所在结课屋宅田桑可详减旧价
分类:赋税
《漢語大詞典》:起税
交纳或收取赋税。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只有续置一个小小田庄,未曾起税,官府不知。”《水浒后传》第十回:“那 太湖 是百姓的活路,怎么与 巴山蛇 连手出告示,做了放生湖,要领他字号水牌,平分鱼利,私自起税。” 柴萼 《梵天庐丛录·明太祖轶事》:“此后倘有的便,可买附子一二枚,川椒一二升,起税而来,餘物非所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