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2,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二税
什一
课利
贡赋
常调
逋负
上计
重赋
秋苗
户长
征徭
田赋
征役
输将
税租
《漢語大詞典》:二税
夏秋两季完纳的赋税。征二税始于 唐 ,后世因之。宋史·食货志上二:“二税须於三限前毕输……造夏税籍以正月一日,秋税籍以四月一日,并限四十五日毕。”明史·食货志二:“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餘万,今少二百五十餘万。”参见“ 两税法 ”。
《國語辭典》:两税法(兩稅法)  拼音:liǎng shuì fǎ
唐德宗时,宰相杨炎创立的一种税法。按人民贫富及拥有田亩的数目,分等级课税,每年依夏、秋两季用钱编纳,以替代原有的租庸调法。
《國語辭典》:什一  拼音:shí yī
十分之一。《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薮泽居什一。」
《漢語大詞典》:课利(課利)
定额的赋税。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如闕课利,依条科责者。”宋史·职官志三:“曰房地,掌诸州楼店务房廊课利,僧道免丁钱及土贡献物。”
分類:定额赋税
《國語辭典》:贡赋(貢賦)  拼音:gòng fù
人民缴纳的赋税。《书经。禹贡》「作十有三载乃同」句下唐。孔颖达。正义:「治水十三年,乃有赋法,始得贡赋与他州同也。」
《漢語大詞典》:常调(常調)
(1).长期调和。列子·黄帝:“阴阳常调,日月常明。”
(2).平常戏狎。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虽讌饮弥日,其於别远会稀,犹不尽其劳积也。” 吕向 注:“常调,谓常戏。”
《國語辭典》:逋负(逋負)  拼音:bū fù
1.拖欠赋税。《史记。卷一二○。汲郑列传。郑当时》:「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2.泛指各种未偿的债务或仇恨。《后汉书。卷六五。皇甫张段列传。段颎》:「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國語辭典》:上计(上計)  拼音:shàng jì
1.最好的计策。《战国策。西周策》:「赵之上计,莫如令秦、魏复战。」《南史。卷四五。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2.汉制,每届年终,郡国遣吏至京上计簿,将全年人口、钱、粮、贼、狱讼等事项,向朝廷报告,称为「上计」。《续汉书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漢語大詞典》:重赋(重賦)
(1).苛重的赋税。《汉书·万石传》:“惟吏多私,徵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 颜师古 注:“朝廷特为流人设法,又禁吏之重赋也。”汉书·谷永传:“峻刑重赋,百姓愁怨。”
(2).加重征收赋税。《后汉书·翟酺传》:“卒有不虞,復当重赋百姓,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
《漢語大詞典》:秋苗
(1).秋日的禾苗。 宋 范祖禹 《论农事疏》:“秋苗虽茂,惟忧涝损。” 宋 范成大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诗:“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2).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也称秋税。宋史·洪遵传:“ 平江 、 湖 、 秀 三州水,无以输秋苗,有司抑令输麦。”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元年:“茶引尽归于都茶场,盐钞尽归于榷货务,秋苗斗斛十八九归於纲运,皆不在州县。”
《國語辭典》:户长(戶長)  拼音:hù zhǎng
1.宋代负责督催赋税的乡官。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四:「有一村,多豪户,税不可督,所差户长辄逃去。」
2.户籍上登记为一户的负责人,即户主。
《漢語大詞典》:征徭(徵徭)
亦作“ 征繇 ”。赋税与傜役。后汉书·隗嚣传论:“至使穷庙策,竭征徭,身殁众解然后定。” 唐 刘禹锡 《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六龙言旋,迺下詔復除征繇。” 元 汤式《天净沙·小景》曲:“山翁一笑,胜桃源堪避征徭。”
徵徭:赋税和徭役。 清 唐孙华《进呈御览诗一百韵》:“边地勤输輓,徵徭念践更。”
分類:赋税徭役
《國語辭典》:田赋(田賦)  拼音:tián fù
政府对农业用地所课徵的税捐。课徵标准以土地的收益能力为准。
《漢語大詞典》:征役(徵役)
(1).赋税与徭役。周礼·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灋……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 贾公彦 疏:“征谓税之,役谓繇役。”
(2).指徭役。诗·唐风·鸨羽序:“《鴇羽》,刺时也。 昭公 之后,大乱五世,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而作是诗也。”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及其后世,或任使不均,或苦於征役,而不得养其父母,则有《北山》之感,《鴇羽》之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国初因沿 明 制,稍加损益,税敛极薄,征役几絶。”
(3).行役。 晋 潘岳 《西征赋》:“俾万乘之盛尊,降遥思於征役。” 唐 孟郊 《奉同朝贤送新罗使》诗:“安危所繫重,征役谁能穷?” 清 唐甄 潜书·太子:“凡教太子……行道,则见征役之劳;止舍,则见羈旅之劳。”
徵役:1.招集兵卒。《左传·襄公三十年》:“ 子张 怒,退而徵役, 子产 奔 晋 。” 杜预 注:“召兵欲攻 子产 。”
(2).征召徒役。指徭役。周礼·春官·典祀:“徵役于司隶而役之。” 郑玄 注:“徵,召也,役之作使之。”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如闻今年徵役,颇失农桑之业。”南史·蔡廓传:“先是, 大明 世奢侈无度,多所造立,赋调烦严,徵役过苦,至是发詔悉皆削除。”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近贼州县,徵役百端,农夫织妇,不得安业。”
《國語辭典》:输将(輸將)  拼音:shū jiāng
捐献、输送。《汉书。卷四九。晁错传》:「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实塞下,使屯戌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甚大惠也。」
《漢語大詞典》:税租
租税。田租和赋税。管子·立政:“轻税租,薄赋敛。” 唐 张籍 《西州》诗:“ 山东 收税租,养我防塞兵。” 宋 姜夔 《铙歌吹曲·大哉仁》词:“吏其税租,府其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