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2,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徵课
春税
科征
蠲缓
加派
全丁
逋课
麦租
庄帐
征收
赋算
户调
趁课
报荒
殿负
《漢語大詞典》:徵课(徵課)
征收赋税。 清 吴嘉纪 《海潮叹》:“堤边几人魂乍醒,只愁徵课促残生。”
《漢語大詞典》:春税
春季的赋税。 唐 卢象 《乡试后自巩还田家因谢邻友见过之作》诗:“且问春税苦,兼陈行路难。” 宋 梅尧臣 《田家语》诗:“谁道田家乐?春税秋未足。”
分類:赋税
《漢語大詞典》:科征(科徵)
亦作“ 科征 ”。征收赋税。 元 刘祁归潜志卷七:“又或故旧同道之家有科徵,必先督促不少贷。” 明 杨基 《桂林》诗:“时有 苗 人与 猺 女,负薪输布事科征。”
《漢語大詞典》:蠲缓(蠲緩)
指免征或缓征赋税。清史稿·宣宗纪一:“蠲缓 奉天 、 寧远 等三州厅额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浙江乌程归安县乡民抗漕》:“秋收时,復将灾歉之区,委员復勘明确,分别蠲缓。”
《國語辭典》:加派  拼音:jiā pài
增加人员的派遣。如:「由于参观人数过多,主办单位决定加派人手协助。」
《漢語大詞典》:全丁
对国家有完纳赋税、承担徭役义务的成年男子。晋书·范宁传:“今以十六为全丁,则备成人之役矣;以十三为半丁,所任非復童幼之事矣。……今宜修礼文,以二十为全丁,十六至十九为半丁。”南史·褚玠传:“县人 张次的 王休达 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姦,全丁大户类多隐没。”
《漢語大詞典》:逋课(逋課)
(1).欠交的赋税。明史·食货志四:“且请於每年正课外,带徵逋课。”清史稿·世祖纪二:“壬子,免 山东 十一年以前灶丁逋课。”
(2).指拖欠赋税。 清 陆继辂 《建阳知县陆费君墓志铭》:“﹝某生﹞逋课积年,粮胥虽屡受杖,相戒不以闻。”
分類:拖欠赋税
《漢語大詞典》:麦租(麥租)
麦收后,国家向农民征收的赋税。南齐书·明帝纪:“詔‘ 雍 、 豫 、 司 、 南兖 、 徐 五州遇寇之家,悉停今年税调。其与虏交通,不问往罪’。丙寅,停 青州 麦租。”
《分类字锦》:庄帐(庄帐)
见甲帖注
分类:赋税
《國語辭典》:征收  拼音:zhēng shōu
国家依法向人民或机关团体收取税捐、粮食或土地等。如:「征收土地税。」也作「徵收」。
《國語辭典》:徵收  拼音:zhēng shōu
1.政府对人民或机关团体收取税捐或收购私有财产。如:「徵收土地」、「徵收牌照税」。《北齐书。卷二二。列传。李元忠》:「人皆菜色,元忠表求赈贷,俟秋徵收。」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七。陆中丞》:「临终前一月,犹奏湖南社仓谷业已敷用,其息谷请免徵收。」也作「征收」。
2.徵求捐募。如:「红十字会正公开徵收赈灾物资,以救济南部地区的灾民。」
《漢語大詞典》:徵收
1.谓收取赋税。北齐书·李元忠传:“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 元忠 表求賑贷,俟秋徵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然今之徵收,甚至一户之田有数十处分纳者。”
2.泛指收取。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我就听说许多穷苦的华侨,货物被 赤塔 政府依官价征收去了。”
3.犹招收。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革命高涨时(六月),许多投机分子乘公开征收党员的机会混入党内。”
《漢語大詞典》:赋算(賦算)
按人丁计算的赋税。汉书·贡禹传:“ 禹 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 武帝 征伐四夷,重赋於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穑;无业之僧,空国赋算;非大觉之本旨也。” 王利器 集解:“ 卢文弨 曰:‘汉书·高帝纪:四年八月,初为算赋。’ 如淳 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
《漢語大詞典》:户调(户調)
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 东汉 末年及 魏 晋 时代。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 袁绍 举兵南侵,遣使招诱 豫州 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 阳安郡 不动,而都尉 李通 急録户调。”晋书·武帝纪:“﹝ 泰始 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詔 交趾 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参阅文献通考·户口
《漢語大詞典》:趁课(趁課)
征收赋税。 宋 周密 武林旧事·酒楼:“已上并官库,属户部点检所……官中趁课,初不籍此,聊以粉饰太平耳。”
《漢語大詞典》:报荒(報荒)
旧时农田遭灾荒,向官府陈报,以求减免赋税,谓之“报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那一群狗送到之后,一天天孳生起来,不到两年,变了好几百,内中还有变了疯狗的,践踏得那田禾不成样子。乡下人要赶他,又没处可赶,迫得到 钱塘县 去报荒。”
《漢語大詞典》:殿负(殿負)
因欠国家赋税而考课居下。语本汉书·儿宽传:“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左传·昭公六年“国将亡必多制” 唐 孔颖达 疏:“懦弱则为殿负,彊猛则为称职。”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公治郡,以爱惜知县为本。狱讼赋输,使任其殿负,文檄递舖,一人不至县庭。” 宋 叶适 《茶陵军减苗置寨记》:“然后亩之增税者尽除,夫之荷粮者悉免,官急借而先期者偿之,户穷乏而殿负者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