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8,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材资
取资
资福
资高
自资
资助
班资
山资
转资
上资
前资
人资
复资
资次
资储
《漢語大詞典》:材资(材資)
资质,天资。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故报罢之初,释然不自动,岂好大哉?诚其材资召取之如此故也。” 宋 曾巩 《贺蹇周辅授馆职》:“窃以安抚运使学士材资秀特,识度淹冲。”
分類:资质天资
《漢語大詞典》:取资(取資)
取得凭借、助益。语本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羣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 扬 班 以下,莫不取资。” 唐 韩愈 《与李翱书》:“僕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於人,以度时月。”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
《漢語大詞典》:资福(資福)
取福;求福。 清 金埴 《巾箱说》:“然往往验之,年丰家给,相与榷其餘财以资福。”
分類:求福
《韵府拾遗 豪韵》:资高(资高)
唐书选举志宋璟等奏罢斜封官量阙留人虽资高考深非才实者不取
《漢語大詞典》:自资(自資)
自谋生计;自给。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 魏 中大夫 须贾 。”后汉书·刘梁传:“ 梁 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於市以自资。”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金史·李献能传:“家故饶财,尽於 贞祐 之乱,在京师无以自资。”
《國語辭典》:资助(資助)  拼音:zī zhù
以财物帮助他人。《水浒传》第九回:「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其馀三四个,虽是少亲无辈,却由教士资助些银两,以作旅费。」
《國語辭典》:班资(班資)  拼音:bān zī
官位的品级、资格。唐。韩愈 进学解:「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分類:官阶资格
《漢語大詞典》:山资(山資)
亦作“ 山貲 ”。 过隐居生活所需的费用。南齐书·王秀之传:“出为 晋平 太守,至郡期年,谓人曰:‘此邦丰壤,禄俸常充。吾山资已足,岂可久留以妨贤路。’” 唐 唐彦谦 《任潜谋隐之作》诗:“为问山资何次第,祗餘丹诀转凄凉。” 宋 陆游 《览镜有感》诗:“閲世久应书鬼録,强颜那復乞山资。” 明 袁宏道 《暑中舟行入村舍偕冷云及明教居士》诗:“官税租能给,山貲了不半。”
《漢語大詞典》:转资(轉資)
迁改资格级别。宋史·选举志三:“诸判官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文武职官及分司、致仕者,并特与转资;内臣入仕及十年,亦与迁改,不为永例。”
分類:资格级别
《漢語大詞典》:上资(上資)
唐 代酬功的最高一等,叫上资。新唐书·百官志一:“凡酬功之等:见任、前资、常选、曰上资;文武散官、卫官、勋官五品以上,曰次资;五品以上子孙,上柱国、柱国子,勋官六品以下,曰下资;白丁、卫士,曰无资。”
《漢語大詞典》:前资(前資)
(1).古代称已去职的官员。 元 李翀 日闻录:“前资本 唐 人仕宦者已去官之称。”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指摘科场:“酉子二科副考,初係陪推,俱越前资数人,久不奉旨,比入闈之夕始下,则已不及辞矣。”参见“ 前资官 ”。
(2).佛教寺院称曾任副寺以下东序之职而退休者。
《漢語大詞典》:前资官(前資官)
(1).古称已去职之官。 唐 常衮 《大历五年大赦天下制》:“内外文武官及前资官六品以下,并草泽中有硕学专门,茂才异等,智谋经武,讽諫主文者,仰所在州府观察牧宰,精求表荐。”
(2).指曾在前朝任职的官员。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国初尚多前资官,今《閤门仪制》尚有见任、前任节度、防御、团练使。”
《漢語大詞典》:人资(人資)
人的资质形貌。 明 宋濂 《禄命辨》:“人资,天地以生。山林之民毛而方,谓得木气之多也;川泽之民黑而津,谓得水气之多也。”
《漢語大詞典》:复资(復資)
恢复官禄。
分類:恢复官禄
《漢語大詞典》:资次(資次)
(1).资历的次第,年资等次。 晋 干宝 《〈晋纪〉总论》:“而世族贵戚之子弟,陵迈超越,不拘资次。”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其五品已上及清要官,吏部不注,送名中书门下者,各量资次临时敕除。”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国初各省,试官临期,所命不拘资次。”
(2).依次。 唐 牛僧孺 《玄怪录·袁洪儿夸郎》:“即有女娃十餘人并出,别有胡优,咬指翘足,一时拜员外,资次即为给舍。”宋史·食货志上三:“祖宗建立 真 、 楚 、 泗州 转般仓,一以备中都缓急,二以防漕渠阻节,三则纲船装发,资次运行,更无虚日。”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状元请先赋一诗作倡,然后资次賡和。”
《漢語大詞典》:资储(資儲)
积蓄,贮备。后汉书·袁绍传上:“南军穀少,而资储不如北。”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除夜作〉》:“君为父母君,大惠在资储。” 明 徐光启 《敷陈末议以殄凶酋疏》:“虽调百万,亦空残民命,徒费资储而已。”
分類:积蓄贮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