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8,分4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器资
资治
世资
华资
不资
军资
资用
资禀
正资
资性
资财
循资
资身
资善
大资
《漢語大詞典》:器资(器資)
资质风范。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莱国公 寇準 器资庄重,风猷简贵,感会先圣,绸繆上司,明心若丹,直道如矢。”
分類:资质风范
《漢語大詞典》:资治(資治)
(1).致治。新唐书·陆贽传:“治或生乱者,恃治而不脩也。乱或资治者,遭乱而能治也。”《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志在敦厚风俗,急於资治,人臣之心,昭然可见。”
(2).资助修治。 宋 曾巩 《江州景德寺新戒坛记》:“ 智暹 食淡衣粗,所居屋坏不自治,所得於人,惟资治其寺。”
分類:资助修治
《漢語大詞典》:世资(世資)
(1).为世所用。《文选·扬雄〈解嘲〉》:“ 邹衍 以頡頏而取世资, 孟軻 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张铣 注:“世人取资以为师学。”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诚言以人废而才实世资。” 张铣 注:“其人之才,实可为世之资用。”
(2).世代的资望;先代的功业。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绍 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宋书·恩倖传论》:“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籍世资,用相陵驾。”文选·沈约〈弹奏王源〉:“ 王源 忝藉世资,得参缨冕。” 吕向 注:“世资,祖父之业也。”
(3).世间的资财。文选·左思〈魏都赋〉:“同賑大内,控引世资。” 张铣 注:“控引天下之资财。”
(4).代代凭借。《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降自 秦 汉 ,世资战力,至於翼扶王室,皆武人屈起。”
《漢語大詞典》:华资(華資)
显贵的地位或声望。北史·李彪传:“ 彪 虽宿非清第,代闕华资,然识性严聪,学博坟籍,刚辩之才,颇堪时用。”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京丞相转官:“ 京右丞相 以十月受册宝赏……四月之间,陟五华资,仍回授三帙。”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下》:“夫以四五品之华资峻望,宜於此等汨没性灵之具,可少止矣。”
《漢語大詞典》:不资(不資)
(1).匮乏。指物资缺乏。管子·山至数:“散振不资者,仁义也。”
(2).不可计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七年:“凡人见丝毫之利,至相争夺;今皇子辞不资之富,已三百餘日不受命,其贤于人远矣。”
《國語辭典》:军资(軍資)  拼音:jūn zī
军用的粮秣弹药等物资。《三国志。卷一二。魏书。毛玠传》:「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演义》第二回:「愿乞性命归田里,尽将家产以助军资。」
《國語辭典》:资用(資用)  拼音:zī yòng
财货、资财。《书经。文侯之命》:「殄资泽于下民,侵戎我国家纯。」汉。孔安国。传:「言周邦丧乱,绝其资用惠泽于下民。」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八:「黄金百溢尽,资用常苦多。」
《國語辭典》:资禀(資稟)  拼音:zī bǐng
天赋。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勤学〉:「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韵府拾遗 支韵》:正资(正资)
金史王维翰传教坊乐工阶至四品换文武正资服金紫
《國語辭典》:资性(資性)  拼音:zī xìng
天赋的性情。《汉书。卷七一。彭宣传》:「臣资性浅薄,年齿老眊。」《儒林外史》第九回:「他今年十七岁,资性倒也还聪明的。」
《國語辭典》:资财(資財)  拼音:zī cái
1.资金财货。《国语。越语下》:「今其祸新民恐,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资财之不足以支长久也。」《三国演义》第一回:「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
2.资质才干。《汉书。卷四九。晁错传》:「今以陛下神明德货,资财不下五帝。」
《漢語大詞典》:循资(循資)
按年资逐级晋升。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士有待次之滞,官无暂旷之职,勤久者有迟叙之叹,勛高者有循资之屈。” 宋 司马光 《乞优老上殿札子》:“愿陛下慎选德望材器为众所服,知治体,晓兵略者以代之,不可以不择其人之可否,使循资累叙而为之也。”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到三十岁上,循资该出贡了,他是个有才有志的人,贡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选人在职、非在职者并循资。”
分類:年资晋升
《漢語大詞典》:资身(資身)
资养自身;立身。汉书·韩信传:“寄食於漂母,无资身之策。” 宋 陆游 《散发》诗:“从来耻作资身策,老去终怀报国心。”《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过了数日, 苏秦 欲出游列国,乃请於父母,变卖家财,为资身之费。”
分類:自身立身
《漢語大詞典》:资善(資善)
(1).书院名。 宋 时皇太子就学之所。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三:“ 大中祥符 八年, 仁宗 封 寿春郡王 ,以 张士逊 、 崔遵度 为友,讲学之所为 资善堂 。此 资善 之名所由始也。自后元良就学所皆曰‘资善’。”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 谓 等因请师傅十日一赴 资善堂 ,宾客以下,隻日互陪侍讲,从之。”
(2). 明 代训导太子读书的官员。明史·职官志二:“东宫官属……又置 资德院 资德一人,资善二人。”
《漢語大詞典》:大资(大資)
(1).谓巨大的资本,重要的凭借。《商君书·弱民》:“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2). 宋 代资政殿大学士的简称。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本朝官称初无所依据…… 观文 、 资政殿 皆有大学士, 观文 称大观文,而 资政 称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