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文化买办(文化買辦)
指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里贩卖外国资本主义文化,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服务的反动文人。
《國語辭典》:文艺复兴(文藝復興)  拼音:wén yì fù xīng
十四至十六世纪发源于义大利,有关思想、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文化运动。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教学术,因受日耳曼民族入侵的破坏、基督教会的压抑,致使古代希腊罗马的灿烂文明几乎湮没。西元一四五三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后,希腊学者多避难义大利,讲授古典文化,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发展,自此文学艺术渐及于一般生活及思想,史家以为其时代特徵为人文思想的发扬。
《漢語大詞典》:文艺复兴艺术
欧洲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的艺术。开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尼德兰、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并席卷全欧洲。以贯彻现实主义和体现反封建反宗教的人文主义思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有画家达·芬奇、拉斐尔,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等。作为西方近代艺术源头的文艺复兴艺术,其基本风格和表现技法构成了西方近代艺术的主要传统,影响极其深远。
《國語辭典》:套汇(套匯)  拼音:tào huì
外汇市场的交易术语。指利用同一外汇在同一时期不同地点汇价的不同,从低价地点买进,从高价地点卖出,以获取差额利润。
《國語辭典》:洋务运动(洋務運動)  拼音:yáng wù yùn dòng
清朝(约十九世纪中叶)大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在英法联军之役后,深觉近代技术的重要性,而派遣留学生、制兵器等的洋务运动。但因积弊过深、财力不足而告失败。
《国语辞典》:贫穷文化(贫穷文化)  拼音:pín qióng wén huà
指资本主义结构下系统性再制贫穷的次文化。由美国人类学家Oscar Lewis于西元1959年的著作《贫穷文化──墨西哥五个家庭一日生活的实录》(Five Families:Mexican Case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Poverty)所提出,依据其于墨西哥贫民区的民族志研究所指出,贫穷的孩童其世界观中的无助、依赖、无所认同、自尊心薄弱等令其持续处于贫穷状况,而没有形成阶级认同。此概念后来遭受学者如Carol Stack的批评,其认为贫穷文化是政治的语言,事实上结构性的因素比文化更能解释贫穷问题。
《国语辞典》:混合经济(混合经济)  拼音:hùn hé jīng jì
兼具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性质的经济制度。
《國語辭典》:自由竞争(自由競爭)  拼音:zì yóu jìng zhēng
经济学上指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各经济单位可在生产和销售方面自由采取行动,以谋取最大的利润。
《国语辞典》:走资派(走资派)  拼音:zǒu zī pài
共产党内部走资本主义路线的当权派。
《国语辞典》:托辣斯  拼音:tuō là sī
Trust
一种资本主义的垄断、独占体制。为避免自由竞争,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结合同种类产业部门或有密切关系的异种企业,合并成为一个企业,以期独占整个市场的一种企业型态。此体制在十九世纪末发生于美国,后渐传播于各资本主义国家。也译作「托拉斯」。
《漢語大詞典》:封资修(封資修)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合称。《人民日报》1984.5.7:“等到六十年代初积累了一定经验,可以考虑远期打算时,却又在十年中被当作封资修的垃圾扫地出门,哪里还谈得上什么规划?”
《漢語大詞典》:工人阶级(工人階級)
亦称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指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受资产阶级剥削的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阶级。
《漢語大詞典》:工缴费
(1).企业以原材料或半成品委托其他企业加工制造而支付的加工费用。由产品的加工成本、利润和税金构成。在会计工作中,产品的工厂成本减去原材料成本后的余数,亦称工缴费。
(2).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国营企业以一定的原材料或半成品,委托私营企业进行加工所支付的加工费用。
《漢語大詞典》:公私合营
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形式,分为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國語辭典》:公积金(公積金)  拼音:gōng jī jīn
工商企业于每届决算期,由盈馀中提出部分储存,以备日后使用的一种储备金,称为「公积金」。分为法定公积金、平均股息公积金、填补损失公积金、特别公积金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