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1,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乌贼
附贼
猾贼
流贼
小贼
水贼
家贼
贼夫
土贼
贼义
防贼
贼刑
反贼
挫贼
贼残
《國語辭典》:乌贼(烏賊)  拼音:wū zéi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十腕类。外形可分为头和躯干两部分。头部有大眼一对,并有十腕列生于口的边缘,上有吸盘,其中两条捕食用的触腕特别长。身体椭圆形而扁平,背上有浓淡不均的黑斑,体内有石灰质内壳,及墨囊各一,能喷出墨汁禦敌。可藉背端的三角鳍或位于头部的漏斗状水管所产生的喷力,急速移动。喜食贝类、甲壳类和鱼类。
《国语辞典》:附贼(附贼)  拼音:fù zéi
归附贼党。《三国演义》第一三回:「胡敬才!汝亦为朝廷之臣,如何附贼?」
分类:归附
《國語辭典》:猾贼(猾賊)  拼音:huá zé
1.奸诈狡猾。《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项羽为人僄悍猾贼。」
2.狡黠的人。《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故猾贼纵横,乘此无备。」宋。苏轼 与章子厚书:「不幸有猾贼十许人,一呼其间,吏兵皆弃而走耳。」也作「滑贼」。
分類:奸狡
《漢語大詞典》:流贼(流賊)
四处流窜的盗贼。旧时多用于对 明 末 李自成 、 张献忠 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蔑称。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当流贼内乱之时,而胡虏不侵,犹能支也。”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闻流贼陷京都, 崇禎 惨亡,不胜髮指。”参见“ 流寇 ”。
《國語辭典》:流寇  拼音:liú kòu
四处转徙流窜的盗贼。《明史。卷三○九。流贼传。序》:「惟武宗之世,流寇蔓延,几危宗社,而卒以扫除。」也称为「流贼」。
《国语辞典》:小贼(小贼)  拼音:xiǎo zéi
1.小偷。《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强兼并者曰鲸吞,为小贼者曰狗盗。」
2.傢伙、小子。对人轻慢的称呼。如:「你这小贼!竟敢如此嚣张!」
《國語辭典》:水贼(水賊)  拼音:shuǐ zéi
活跃于江泽间的盗匪。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况兼水贼繁,特戒风飙驶。」《宋史。卷三六八。王德传》:「绍兴元年,平秀州水贼。」
《國語辭典》:家贼(家賊)  拼音:jiā zéi
家庭内部的败类,窃取自家财物的人。泛指隐藏内部从事破坏的人。如:「这种事外人做不来的,必定是家贼所为。」
《漢語大詞典》:贼夫(賊夫)
反叛作乱者。 唐 杜牧 《守论》:“而贼夫贪心,未及畔岸,遂有淫名越号,或帝或王,盟诅自立,恬淡不畏,走兵四略,以饱其志者也。”
分類:反叛作乱
《漢語大詞典》:土贼(土賊)
旧时统治者对当地起义农民的蔑称。元史·仁宗纪二:“庚辰, 卢阳 , 麻阳 二县以土贼作耗,蠲其地税赋。” 清 吴敏树 《黄特轩传》:“ 黄君 旋又逐之 巴陵 新墻市 ,土贼即时皆散。”
《漢語大詞典》:贼义(賊義)
毁弃道义。孟子·梁惠王下:“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三国 魏 曹植 《籍田说》:“富而慢,贵而骄,残仁贼义,甘财悦色,亦君子之蝎乎?” 明 何心隐 《原学原讲》:“且 杨 之所不为天下利者,非故不为以贼义也,亦非故贼义以无君於天下而不为天下利也。”
分類:毁弃道义
《高级汉语词典》:防贼  拼音:fáng zéi
不遭被盗危险的;抗盗贼的
《漢語大詞典》:贼刑(賊刑)
(1).刑杀。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孔 传:“贼,杀也……怙姦自终,当刑杀之。” 宋 袁燮 《论国家宜明刑政札子》:“怙终贼刑,刑故无小,圣人惩恶之意甚严,夫亦察其情而已矣。”
(2).对为贼者的处罚。红楼梦第六一回:“虽然这 柳 家的没偷,到底有些影儿,人才説他,虽不加贼刑,也革出不用。”
分類:刑杀处罚
《国语辞典》:反贼(反贼)  拼音:fǎn zéi
反叛的贼人。如:「为了敉平反贼,不惜动用大批军力。」《三国演义》第九回:「反贼至此,武士何在?」
分类:反叛贼人
《韵府拾遗 职韵》:挫贼(挫贼)
韩非子挫贼遏奸明上之民也
《漢語大詞典》:贼残(賊殘)
残害。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明以威侮侵利为行,以贼残酷虐为贤。”
分類: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