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辱贶(辱貺)
犹惠赐。左传·隐公十一年:“君若辱貺寡人,则以 滕 君为请。”左传·文公四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
分類:惠赐
《漢語大詞典》:佳贶(佳貺)
佳惠。对他人的恩惠或赠予财物的称谓。 明 何景明 《夜集勤甫宅时秉衡至》诗:“从此冀佳貺,无忘瑶草青。” 明 沈鲸《双珠记·二友推恩》:“重劳佳貺,受之不当。”
《國語辭典》:宠贶(寵貺)  拼音:chǒng kuàng
恩宠赏赐。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出:「追忆前王宠贶,金莲撤殿前。」也作「宠锡」。
《漢語大詞典》:雅贶(雅貺)
敬辞。称对方的赠与。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前日不遗,比辱雅貺。” 唐 李商隐 《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紵衣縞带,雅貺或比于 侨 吴 ;荆釵布裙,高义每符于 梁 孟 。”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春赏》:“天将暮,别去忙,谢不尽樽前雅貺。” 清 曾国藩 《复贺耦唐中丞书》:“二月接奉手示,兼辱雅貺,感谢感谢。”
分類:敬辞赠与
《漢語大詞典》:鸿贶(鴻貺)
巨大的恩惠。 南朝 梁 沈约 《枳园寺刹下石记》:“且义止今生,报褰来果,非所以酬鸿貺於冥津,畅丹诚於遐劫。”
分類:巨大恩惠
《漢語大詞典》:冥贶(冥貺)
神助,天赐。《梁书·武帝纪下》:“政道多缺,淳化未凝,何以仰叶辰和,远臻冥貺。” 唐 骆宾王 《灵泉颂》:“非精诚贯於有道,纯志浹於无私,孰能洽冥貺以通幽,遵灵泉而致养者也。”
分類:神助天赐
《漢語大詞典》:答贶(答貺)
回报赐与。亦指回答赐书。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又所答貺,辞丑义陋。”
《漢語大詞典》:符贶(符貺)
天赐的瑞兆。 唐 韩愈 《上少室李拾遗书》:“加又有非人力而至者,年穀熟衍,符貺委至。”
分類:天赐瑞兆
《漢語大詞典》:乾贶(乾貺)
上天之赏赐。 南朝 梁 沈约 《南郊恩诏》:“朕肃膺乾貺,君临率土。”
分類:上天赏赐
《國語辭典》:明贶(明貺)  拼音:míng kuàng
尊称他人的赠品。《宋史。卷一三三。乐志八》:「熙事既毕,忽乘青云,敢拜明贶,永清世氛。」
分類:神明
《漢語大詞典》:重贶(重貺)
犹厚赐。国语·晋语二:“终君之重爱,受君之重貺。”列子·力命:“神医也,重貺遣之。”孔丛子·记义:“天下诚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则夫子虽徒步以朝,固犹为之,何必远辱君之重貺乎。”
分類:厚赐
《骈字类编》:宝贶(宝贶)
唐武后大飨拜洛乐章见璇图下
《國語辭典》:天贶节(天貺節)  拼音:tiān kuàng jié
农历的六月六日。宋时以为这一天有天书再降的祥瑞,故定为「天贶节」。《宋史。卷八。真宗本纪三》:「丙申,诏以六月六日天书再降日为天贶节。」
《漢語大詞典》:贶别(貺别)
赠别,送别。 唐 权德舆 《送从兄南仲登科后归汝州旧居序》:“ 南宫郎 有雅知兄者,且与 德舆 为僚,徵诗貺别,以附其志,谨序。”
分類:赠别送别
《漢語大詞典》:寄贶(寄貺)
对亲友托人致送礼品的敬词。 宋 苏轼 《答程全父推官书》:“寄貺佳酒,岂惟 海南 所无,殆二 广 未尝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