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有腿没裤子(有腿没褲子)
形容极度贫穷。儒林外史第四七回:“你八房里本家穷的有腿没裤子,你本家的人那个肯到他那里去?”亦作“ 有腿无裤子 ”。《文明小史》第五三回:“正经官场都不同他来往,有些有腿无裤子的穷候补,知道他拿得出几文钱,常常和他亲近亲近。”
分類:贫穷
《漢語大詞典》:朱虎残(朱虎殘)
宋 朱泰 家贫穷,卖柴养母,一日入山遇虎,被虎所获,昏眩复醒,叹其母无所依靠,虎忽弃 泰 而去。“乡里闻其孝感,率金帛遗之,里人目为 朱虎残 。”后遂借 朱泰 虎口残生故事称誉孝子。事见宋史·孝义传
《國語辭典》:振穷恤寡(振窮恤寡)  拼音:zhèn qióng xù guǎ
救济穷困无依的人。《北史。卷四。魏肃宗孝明帝本纪》:「壬寅,诏以旱故,命依旧雩祈,察理冤狱,掩胔埋骼,振穷恤寡。」
《國語辭典》:振穷恤贫(振窮卹貧)  拼音:zhèn qióng xù pín
赈济贫穷的人。《明史。卷一七一。王越传》:「睦旅敦旧,振穷恤贫,如恐不及。」
《國語辭典》:无立锥之地(無立錐之地)  拼音:wú lì zhuī zhī dì
连立锥子的地方都没有。形容极度的贫困。《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陈胜、吴广无立锥之地,千人之聚,起于大泽,奋臂大呼而天下响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世间听不得的是媒人的口,他要说了穷,石崇也无立锥之地;他要说了富,范丹也有万顷之财。」也作「无立足之地」。
分類:贫穷
《國語辭典》:一钱不名(一錢不名)  拼音:yī qián bù míng
形容人极为贫穷。参见「不名一钱」条。《糊涂世界》第一二回:「只是大嫂同舍妹要在家多停几日,又兼我是一钱不名,还要张罗几文才能办事。」
《漢語大詞典》:衣弊履穿
衣服破败,鞋子穿孔。形容贫穷。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君将掘君之偶钱,发君之庾粟以补士,则衣弊履穿而不赡耳。”亦作“ 衣敝履空 ”。汉书·鲍宣传:“ 唐尊 衣敝履空,以瓦器饮食,又以歷遗公卿,被虚伪名。” 颜师古 注:“著敝衣躡空履也。空,穿也。”
《国语辞典》:贫而乐道(贫而乐道)  拼音:pín ér lè dào
处在贫穷的环境中,一样开心地致力于追求真理。《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晋书。卷七二。列传。葛洪》:「稚川优洽,贫而乐道。载范斯文,永传洪藻。」
《国语辞典》:贫穷文化(贫穷文化)  拼音:pín qióng wén huà
指资本主义结构下系统性再制贫穷的次文化。由美国人类学家Oscar Lewis于西元1959年的著作《贫穷文化──墨西哥五个家庭一日生活的实录》(Five Families:Mexican Case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Poverty)所提出,依据其于墨西哥贫民区的民族志研究所指出,贫穷的孩童其世界观中的无助、依赖、无所认同、自尊心薄弱等令其持续处于贫穷状况,而没有形成阶级认同。此概念后来遭受学者如Carol Stack的批评,其认为贫穷文化是政治的语言,事实上结构性的因素比文化更能解释贫穷问题。
《国语辞典》:怜贫恤苦(怜贫恤苦)  拼音:lián pín xù kǔ
同情救济贫穷孤苦的人。明。屠隆《彩毫记》第四出:「此间有一个李相公仗义,专一怜贫恤苦。」
《国语辞典》:买臣覆水(买臣覆水)  拼音:mǎi chén fù shuǐ
朱买臣贫贱时,其妻因不堪贫穷而求去,及买臣富贵时又求复合,买臣泼水以喻,其妻羞愧而自杀。后比喻离异夫妻很难复合。《歧路灯》第七○回:「今日无意忽逢,虽不能有相如解渴之情,却怅然有买臣覆水之悲。」
《国语辞典》:绳枢之士(绳枢之士)  拼音:shéng shū zhī shì
绳枢,以绳子系门枢,形容家境贫困。绳枢之士指贫穷人家的子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则有穷巷之宾,绳枢之士,冀宵烛之末光,邀润屋之微泽。」也作「绳枢之子」。
《国语辞典》:身贫如洗(身贫如洗)  拼音:shēn pín rú xǐ
形容非常贫穷。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如今梁鸿学成满腹文章,争奈身贫如洗。」
分类:贫穷
《国语辞典》:缺食无衣(缺食无衣)  拼音:quē shí wú yī
基本的衣食需求得不到满足。形容生活贫穷。《孤本元明杂剧。贫富兴衰。第一折》:「先主在独树楼桑受困危,织履编席,缺食无衣,到处寻觅,挽菜挑齑。」也作「缺衣少食」。
《国语辞典》:孤穷一身(孤穷一身)  拼音:gū qióng yī shēn
孤单贫穷一个人。《三国演义》第五一回:「我今孤穷一身,无置足之地,欲得南郡,权且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