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舍施(捨施)
犹施舍。谓以财物、人力资助寺院或救济贫民。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叶法善:“师乘白鹿,自海上而至,止於 龙兴观 。远近礼敬,捨施丰多。”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时见闻者,皆争捨施。富者出财,壮者出力,巧者出技,皆捨所爱。”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大学士施公墓志铭》:“公益感励奋发,以薄赋歛、厚捨施为己任。”《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若员外不肯捨施,贫僧到晚自教人取。”
《漢語大詞典》:纸袄(紙襖)
纸制的有衬里的上衣。古代道家、隐士或贫民常有衣之者。 唐 殷尧藩 《赠惟俨师》诗:“云锁木龕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宋 曾慥 《集仙传》:“ 王先生 隐 王屋山 ,常衣纸袄,人呼 王纸袄 。” 元 张可久 《醉太平·山中小隐》曲:“裹白云纸袄,挂翠竹麻絛。一壶村酒话渔樵,望 蓬莱 縹緲。”
《漢語大詞典》:赈廪(賑廪)
亦作“ 賑稟 ”。 谓以粮食赈救贫民。稟,通“ 廪 ”。后汉书·和帝纪:“庚寅,遣使者分行贫民,举实流宂,开仓賑稟三十餘郡。” 清 姚世钰 《吴兴太守行》:“救灾议留漕,賑廪开常平。”
分類:粮食贫民
《漢語大詞典》:隐民(隱民)
(1).古代自附于贵族豪强之家的贫民。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家子 曰:‘君其许之!政自之出久矣,隐民多取食焉,为之徒者众矣,日入慝作,弗可知也。’” 杜预 注:“隐,约,穷困。” 杨伯峻 注:“即贫民之投靠 季氏 者。”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 春秋 时代见于记载的‘隐民’、‘私属徒’、‘宾萌’……‘隐民’和‘私属徒’也是指贵族们的隐蔽户口。虽然他们还不是自由的,但是,他们的身份却不同于奴隶。”
(2).犹隐士。新唐书·杜淹传:“上好用隐民, 苏威 以隐者召,得美官。”参见“ 隐士 ”。
《國語辭典》:隐士(隱士)  拼音:yǐn shì
隐居避世的人。《荀子。正论》:「天下无隐士、无遗善。」《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漢語大詞典》:贫巷(貧巷)
(1).贫民聚居的小巷。 唐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诗:“岂念在贫巷,竹林鸣鸟声。” 宋 黄庭坚 《和王明之雪》:“贫巷有人衣不纊,北窗惊我眼飞花。” 清 方文 《晚过孙克咸斋中》诗:“贫巷无人昼掩扉,病餘行药过桥磯。”
(2). 明 清 时代 常熟 对丐户聚居之处的称呼。详“ 贫子 ”。
《國語辭典》:贫子(貧子)  拼音:pín zǐ
穷人或穷人家的子孙。《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句下三国魏。如淳。注:「贫子冬日乃得学书,言文史之事足可用也。」
《漢語大詞典》:纳衣(納衣)
(1).贫民所穿的粗布衣。纳,通“ 衲 ”。宋书·徐湛之传:“﹝ 会稽公主 ﹞以锦囊盛 高祖 纳衣,掷地以示上曰:‘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作此纳衣。’”
(2).即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通“ 衲 ”。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慧持:“ 持 形长八尺,风神儁爽,常躡草屣,纳衣半脛。”
《漢語大詞典》:福田院
宋 代京师所设收养老幼残疾贫民的救济院。 宋 赵善璙 《自警篇·济人》:“朝廷自 嘉祐 以前诸路皆有广惠仓以救恤孤贫,京师有东西福田院以收养老幼废疾,至 嘉祐 八年增置城南北福田院,共为四院。”
《國語辭典》:义地(義地)  拼音:yì dì
供给贫民埋葬用的公共墓地。也称为「义冢」、「义园」。
《漢語大詞典》:赈粥(賑粥)
旧时为灾民或贫民施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荒政·赈济》:“近见北方賑粥,奸胥侵蚀薪价,以石灰块置釜底。粥汤沸起,而粒易熟烂,饥民食之,肠腹澁胀,每多成疾而死。” 清 阮元 《雷塘阡表》:“ 杭州 刱建 普济堂 ,冬賑粥。”
分類:灾民贫民
《漢語大詞典》:施赈(施賑)
亦作“ 施振 ”。 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后汉书·马援传:“凡殖财产,贵其能施賑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同恶成羣,汲引姦党,吞财多藏,不知纪极;而不能散錙銖之薄物,施振清廉之穷俭焉。”《新华日报》1938.7.11:“他们是以‘青年会’的名义,利用水灾、旱灾,募捐施赈来号召人民。”
《國語辭典》:竖褐(豎褐)  拼音:shù hé
粗麻制的短衣。为仆人或穷人所穿的衣服。《荀子。大略》:「食则饘粥不足,衣则竖褐不完。」
《国语辞典》:工赈(工赈)  拼音:gōng zhèn
利用贫民或急待赈济者的劳力,从事建设、整修等工作,而发给他们工资,以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也称为「工代赈」。
《漢語大詞典》:义赈(義賑)
对灾民或贫民的赈济。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拟定将此款拨出二十万元,交与华洋义賑会,为各处灾区义賑之用。”
《國語辭典》:卑田院  拼音:bēi tián yuàn
本是佛教僧人收养老弱残疾者的地方。后引申为乞丐收容所。参见「悲田院」条。元。石君宝《曲折池》第三折:「我家须不是卑田院,怎么将这叫化的都收拾我家来了?」《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假如郑元和在卑田院做了乞儿,此时囊箧俱空,容颜非旧。」
《漢語大詞典》:青衲袄(青衲襖)
补缀过的青色夹衣,指贫民之服。亦借指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