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方质(方質)
方正质朴。 唐 韩愈 《张君墓志铭》:“君方质有气,形貌魁硕,长於文词。” 宋 欧阳修 《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公为人严明方质,尤以廉洁自守。”
分類:方正质朴
《漢語大詞典》:闲野(閒野)
亦作“闲野”。 闲逸质朴。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众禽中,唯鹤标致高逸,其次鷺亦闲野不俗。”
分類:闲逸质朴
《漢語大詞典》:野拙
(1).粗疏拙朴。宋书·赵伦之传:“ 伦之 虽外戚贵盛,而以俭素自处,性野拙,人情世务,多所不解。”
(2).在野质朴之人。多用作自谦之词。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武帝启》之二:“於野拙之分,实已过幸。”
《漢語大詞典》:质俭(質儉)
质朴俭约。《后汉书·黄琼传》:“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闕,务存质俭,以易民听。” 宋 曾巩 《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飭。” 明 张瀚 《松窗梦语·商贾纪》:“﹝ 江 西﹞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
分類:质朴俭约
《漢語大詞典》:谨质(謹質)
严谨质朴。后汉书·吴汉传:“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於体貌。” 宋 胡宿 《张惟吉可果州刺史制》:“谨质者,朕所依爱,澹退者,人之难能。”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大抵国朝奏议,自 雍正 以后,始和平谨质,得臣子之体矣。”
分類:严谨质朴
《漢語大詞典》:鲁质(魯質)
粗放,质朴。 宋 王禹偁 《滁州全椒县宝林寺重修大殿碑》:“直书事实,辞句鲁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魏野诗:“见其风貌鲁质。”
分類:质朴
《漢語大詞典》:敦质(敦質)
敦厚质朴。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儒风爱敦质,佛理尚玄师。”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 天竺国 ﹞政教敦质,风俗犹和。”
《漢語大詞典》:质信(質信)
(1).立信;保证诚信。左传·成公十一年:“齐盟,所以质信也。” 杜预 注:“质,成也。”新唐书·韦陟传:“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元 虞集 《君子堂记》:“师匠不作,无所质信;汗漫之求,没身无得。” 清 马建忠 《借债以开铁道说》:“今猝需款数千万金,无所质信,能乎不能?”
(2).质朴而忠信。韩非子·难言:“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 陈奇猷 集释:“以文学与法度对举,可证法术之士,当然守法度,守法度则质朴而忠信。”
(3).指忠诚信实。 宋 岳珂 《金陀粹编·行实编年·绍兴九年》:“先臣益率士卒训兵严备,以虞旦夕之警,分遣质信材辩者往伺虏情。”
《漢語大詞典》:质俚(質俚)
质朴俚俗。 宋 刘攽 刘恕 等《旧本〈魏书〉目录序》:“而修史者言词质俚,取捨失衷,其文不直,其事不核。”
分類:质朴俚俗
《漢語大詞典》:质淳(質淳)
质朴淳厚。 清 龚自珍 《对策》:“今日者,西北民尚质淳。”
《漢語大詞典》:材朴(材樸)
(1).资质朴素。荀子·礼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朴当为朴,朴者素也,言性本质素。”
(2).亦作“ 材朴 ”。未经雕饰的木材。《楚辞·九章·怀沙》:“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朱熹 集注:“材,木中用者也。朴,未斵之质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材朴”。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则知威容下丽,羣生鲜瞻仰之因;材朴重琱,黎人有子来之地。”
《漢語大詞典》:淳人
质朴敦厚的人。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角调曲二》:“幸无谢上古之淳人,庶可以封之於比屋。”北史·隋越王侗传:“京都侍卫,西忆乡家, 江 左淳人,南思邦邑。” 唐 陈子昂 《河内县尉陈君硕人墓志铭》:“非淳人淑士,其谁能涅而不渝哉!”
分類:质朴敦厚
《漢語大詞典》:坚朴(堅朴)
坚定而质朴。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用间》:“有 紫山寺 僧 法崧 , 世衡 察其坚朴可用,延致门下。”
分類:坚定质朴
《漢語大詞典》:淳闷(淳悶)
淳厚质朴。 清 龚自珍 《大誓答问第十一》:“ 汉 初淳闷,重功令,尤重师法,学有家法,名成大师,岂肯从而诡和以塞詔旨乎?”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一:“葆汝心光淳闷在,皇天竺胙总无私。”
分類:淳厚质朴
《漢語大詞典》:质约(質約)
质朴俭约。 宋 曾巩 《议经费》:“伏维陛下冲静质约,天性自然。”
分類:质朴俭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