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0,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贤妃
上贤
贤女
贤友
贤妻
贤淑
爱贤
豪贤
钜贤
五贤
贤可
贤隽
崇贤
贤知
贤劫
《國語辭典》:贤妃(賢妃)  拼音:xián fēi
1.贤德的后妃。《诗经。齐风。鸡鸣。序》:「鸡鸣,思贤妃也。」《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序》:「若夫贤妃助国君之政,哲妇隆家人之道。」
2.唐代一种女官的名称。《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自注》:「唐因隋志,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一。帝王后妃部。贤妃》:「唐百官志,内官有贤妃正一品,……续事始曰:『隋炀帝置德妃、贤妃。』」
《漢語大詞典》:上贤(上賢)
(1).推崇有德才的人。上,通“ 尚 ”。老子:“不上贤,使民不争。”韩非子·忠孝:“是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汉书·艺文志序:“选士大射是以上贤。”
(2).德才超著的人。荀子·正论:“上贤禄天下,次贤禄一国,下贤禄田邑。”《汉书·翼奉传》:“ 周 至 成王 ,有上贤之材,因 文 武 之业,以 周 召 为辅,有司各敬其事,在位莫非其人。” 晋 傅玄 《傅子》卷四:“以 曄 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
(3).谓德才超人。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士人民家,则虽以 孔子 之至贤,仅摄相事; 颜渊 之上贤,不得一命。”
《漢語大詞典》:贤女(賢女)
(1).有才德的女子。诗·陈风·东门之池序:“《东门之池》,刺时也。疾其君之淫昬而思贤女以配君子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东家有贤女,自名 秦罗敷 。”红楼梦第四回:“故生了此女不曾叫他十分认真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读读,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了。”
(2).敬称他人之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诸葛道明 女为 庾 ( 庾亮 )儿妇,既寡,将改适,与 亮 书及之 亮 答曰:‘贤女尚少,故其宜也。’”《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今者,幼儿已冠,贤女谅亦及笄,苟未订盟,愿如夙誓。”
《漢語大詞典》:贤友(賢友)
(1).良友。论语·季氏:“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汉 徐干 中论·贵验:“至言也,非贤友则无取之,故君子必求贤友也。”
(2).用为对他人朋友的美称。 明 徐渭 《女状元》第四出:“这几件可都要借光於贤友。”
《国语辞典》:贤妻(贤妻)  拼音:xián qī
贤慧的妻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陈某不肖,将家私荡尽,赖我贤妻熬清守淡,积攒下偌多财物。」
《國語辭典》:贤淑(賢淑)  拼音:xián shú
良善有才德。多用于形容女子。如:「温良贤淑」。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韦门女清贵,裴氏甥贤淑。」
《骈字类编》:爱贤(爱贤)
唐 宋之问 梁宣王挽词三首 其一 爱贤唯报国,乐善不防身。
分类:爱贤
《漢語大詞典》:豪贤(豪賢)
(1).指有地位有名望的人。后汉书·五行志一:“及太后摄政,﹝ 竇武 ﹞为大将军,与太傅 陈蕃 合心戮力,惟德是建,印綬所加,咸得其人,豪贤大姓,皆絶望矣。” 晋 无名氏 《独漉篇》:“虎欲杀人,不避豪贤。” 明 沈榜 《宛署杂记·职官》:“刚则集事,而贵介豪贤之间,太刚必折。” 清 朱彝尊 《雁门关》诗:“抗迹怀古人,千载多豪贤。”
(2).才德兼备,声望出众。 清 陈维嵩 《木兰花慢·寿虞山张以韬四十》词:“ 王维 今日,画中禪説,尔最豪贤。”
《漢語大詞典》:钜贤(鉅賢)
大贤,极有才德者。 宋 祝穆 《沁园春·寿宋通判》词:“地脉方兴,天荒欲破,还为盐梅生鉅贤。”
《漢語大詞典》:五贤(五賢)
(1).五位贤臣。指 春秋 晋文公 之臣 狐偃 、 赵衰 、 颠颉 、 魏武子 、 司空季子 。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 鸿门 赖 留侯 , 重耳 任五贤。”
(2).五位贤臣。指 宋 王十朋 、 冯方 、 胡宪 、 查籥 、 李浩 。宋史·王十朋传:“ 秦檜 久塞言路,至是 十朋 与 冯方 、 胡宪 、 查籥 、 李浩 相继论事,太学生为《五贤诗》述其事。”
(3).谓五个方面胜于人。国语·晋语九:“ 瑶 之贤於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鬢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彊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 汉 徐干 中论·务本:“昔 路丰 、 舒晋 知其亡也,皆怙其三才,恃其五贤而以不仁之故也。”
《漢語大詞典》:贤可(賢可)
贤良。墨子·尚同上:“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墨子·非命上:“下(内)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
分類:贤良
《漢語大詞典》:贤隽(賢雋)
见“ 贤俊 ”。
《國語辭典》:贤俊(賢俊)  拼音:xián jùn
才德兼备的贤士。唐。李白〈大猎赋〉:「顿天网以掩之,猎贤俊以御极。」《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骈字类编》:崇贤(崇贤)
张衡东京赋昭神惠于崇贤抗义声于金商注崇贤东门名 庾信赋始含香于建礼仍矫翼于崇贤恢又崔骃达旨临雍泮以 儒疏轩冕以崇贤
分类:崇贤
《漢語大詞典》:贤知(賢知)
(1).贤明多智。管子·七法:“故贤知之君,必立於胜地。”《后汉书·蔡邕传》:“方今圣上宽明,辅弼贤知,崇英逸伟,不坠於地。” 王先谦 《〈续古文辞类纂〉序》:“愚柔者仰企所不及,贤知者则务为浩侈,不肯自抑其才。”
(2).贤明多智的人。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二》:“至於 殷紂 ,逆天暴物,杀戮贤知,残贼百姓。”后汉书·刘盆子传:“愿得退为庶人,更求贤知,唯诸君省察。”
分類:贤明
《漢語大詞典》:贤劫(賢劫)
佛教语。梵语bhadrakapa。指有 释迦佛 等千佛出世的现在劫。与过去庄严劫、未来星宿劫并称为三大劫,为佛教宏观的时间观念之一。 晋 法显 佛国记:“贤劫千佛,共用此鉢;鉢去也,佛法渐灭。” 南朝 梁 沈约 《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曩,贤劫虽辽,倐焉如响。”魏书·释老志:“ 释迦 前有六佛, 释迦 继六佛而成道,处今贤劫。”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我眼盲冥,于兹已久,有佛兴世,我眼輒明,贤劫之中,过去三佛出兴世时,已得明视。” 许地山 《缀网劳蛛·无法投递之邮件》:“就是遍游亿万尘沙世界,经过庄严劫、贤劫、星宿劫,也找不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