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陌韵》:官逃其责(官逃其责)
陈亮义乌县减酒额记义乌尉赵君师日曰邑之课额惟酒为重今资政殿大学士李公之镇是邦也究心民隐师日具本末以告公恻然曰民何以堪乎立命减煮酒额一百石每石减旧额一缗又蠲其旧逋几万缗一邑自是获苏官逃其责而民安焉
《漢語大詞典》:驳责(駁責)
亦作“駮责”。 批驳责备。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舍人 李庾 行誥词,駮责深焉。”
分類:批驳责备
《分类字锦》:不责稽违(不责稽违)
元史谢让传改刑部尚书仁宗二年朝廷以吏多滞事责曹按不如程者令下让曰刑狱非钱谷铨选之比宽以岁月尚应失实岂可律以常法乎乃入白于宰相曰尚书言是也由是刑曹独得不责稽违
分类:刑部
《漢語大詞典》:避责台(避責臺)
见“ 避债臺 ”。
《漢語大詞典》:避债台(避債臺)
本名 謻台 , 周景王 所筑。后因 周赧王 避债于此,故称。 明 汤显祖 《与男开远》:“我歌《鹿鸣》五十年,求一 避债臺 不得,念之。” 清 钱谦益 《朱府君墓志铭》:“人或谓君:若他日寧有 避债臺 乎?”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摘史记注:“ 赧王 为诸侯所逼,负责於民,乃上臺避之,号 避责臺 。”参见“ 逃债臺 ”。
《高级汉语词典》: 拘责
拘留责罚
《國語辭典》:按名责实(按名責實)  拼音:àn míng zé shí
依照名称以要求其与实际一致。唐。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夫求才贵广,考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长吏之荐择是也;考精在于按名责实,宰臣之序进是也。」
分類:循名责实
《漢語大詞典》:逼责(逼責)
逼迫责备。 明 罗曰褧 咸宾录·北虏·鞑靼:“中郎将 陈龟 以单于 休利 不能制下,逼责之。”红楼梦第七九回:“ 王夫人 心中自悔,不合因 晴雯 过于逼责了他。”
分類:逼迫责备
《漢語大詞典》:闭合自责(閉閤自責)
同“ 闭閤思过 ”。 汉书·何并传:“ 詡 ( 严詡 )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輒闭閤自责,终不大言。”后汉书·吴祐传:“民有争诉者,輒闭閤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漢語大詞典》:榜责(榜責)
拷打责罚。新唐书·吴凑传:“僚史非大过不榜责。”
《漢語大詞典》:道德责任
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过失及其不良后果在道义上应承担的责任。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因此必须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肯定人的行为的道德责任是进行道德评价的前提。有时与“道德义务”含义相同。
《漢語大詞典》:调责(調責)
讥讽责备。魏书·彭城王勰传:“时 勰 去帝十餘步,遂且行且作,未至帝所而就。诗曰:‘问松林,松林经几冬?山川何如昔,风云与古同?’ 高祖 大笑曰:‘汝此诗亦调责吾耳!’”
分類:讥讽责备
《漢語大詞典》:饬责(飭責)
斥责。 清 姚鼐 《〈南园诗存〉序》:“君奏 和珅 及军机大臣常不在直之咎,有詔飭责,谓君言当。”
分類:斥责
《國語辭典》:谴责小说(譴責小說)  拼音:qiǎn zé xiǎo shuō
清末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皆含针砭社会恶习之意,特称为「谴责小说」。
《國語辭典》:求全责备(求全責備)  拼音:qiú quán zé bèi
责,苛求。备,完备。求全责备指对人或事要求完美无缺。明。邵璨《香囊记》第一○出:「老拙信口嘲来,不可求全责备,拚得罚酒了。」《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我们如今,也只好略迹原心,倘若求全责备起来,天底下那里还有甚么好人呢?」
《漢語大詞典》:裒责(裒責)
聚敛勒索。新唐书·回鹘传上:“ 大业 中, 处罗可汗 攻胁 铁勒 部,裒责其财,既又恐其怨,则集渠豪数百悉阬之。”
分類:聚敛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