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见怪(見怪)  拼音:jiàn guài
1.看到奇怪的事物。《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2.抱怨、责怪。《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愚直言之,幸勿见怪!」《老残游记》第八回:「简慢了尊客,千万不要见怪。」
《漢語大詞典》:发语(發語)
(1).说话,开口。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秘书省书繁露后:“ 仲舒 曰:‘鶩非鳬,鳬非鶩,愚以为不可。’又曰:‘以赤统者幘尚赤,诸如此类,亦皆附物著理,无凭虚发语者,然后益自信余所正定不谬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 修羊公 , 魏 人……后以道闻於上, 汉景帝 礼之,使止王邸中。数岁,道不可得,有詔问公何日发语,未几牀上化为白石羊。”
(2).犹责怪。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却説 乔俊 合当穷苦,在 东京 沈瑞莲 家,全然不知家中之事。住了两年,财本使得一空,被虔婆常常发语道:‘我女儿恋住了你,又不能接客,怎的是了?’”
分類:责怪开口
《國語辭典》:嗔怪  拼音:chēn guài
责怪。唐。顾况 田家诗:「县帖取社长,嗔怪见官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老爷一向奉道虔诚,而今有些懈怠,恐怕神天嗔怪。」
《國語辭典》:怪责(怪責)  拼音:guài zé
埋怨、责备。如:「员工假如犯错,私底下指正他就好,千万不要当众怪责。」
分類:责怪
《國語辭典》:发话(發話)  拼音:fā huà
1.开口说话。《水浒传》第三三回:「花荣上了马,绰鎗在手,口里发话道……。」《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幸亏孔君明生有强性……听了此言不以为然,便发话道……。」
2.气冲冲的说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吴氏倍加扫兴,忿怒不已,眼不交睫,直到天明。见了达生,不觉发话道……。」
《國語辭典》:打嘴  拼音:dǎ zuǐ
1.打耳光、打脸颊。《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
2.丢脸、出丑。《红楼梦》第四○回:「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
《漢語大詞典》:怒谴(怒譴)
责怪。新唐书·杜黄裳传:“尝被疾,医者误进药,疾遂甚,终不怒谴。”
分類:责怪
《漢語大詞典》:讥望(譏望)
责怪。 汉 应瑒 《报庞惠恭书》:“过意赐书,辞不半纸,慰藉轻于繒縞,讥望重于丘山。是《角弓》之诗,所以为刺也。”
分類:责怪
《漢語大詞典》:怪嫌
责怪。 茅盾 《苏嘉路上》二:“他这些触角,老碰着别人,但他老在那里怪嫌别人碰了他。”
分類:责怪
《國語辭典》:怪罪  拼音:guài zuì
责备、埋怨。如:「孩子都已经认错,你就别再怪罪他了。」
分類:怪罪责怪
《漢語大詞典》:叱怪
责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嫁女:“相公倜儻,或不叱怪。”
分類:责怪
《漢語大詞典》:磨翻
方言。埋怨;责怪。 孙犁 《白洋淀纪事·纪念》:“夏天,你在这里不是答应给他一枝枪吗?后来你就走了,他整天磨翻你记性坏,赌气自己做了一枝。”
《国语辞典》:不怨  拼音:bù yuàn
不责怪、不抱怨。如:「遇上这种事,我不怨别人,只怨自己没有睁大眼看清楚!」
《國語辭典》:怨尤  拼音:yuàn yóu
怨恨责怪。《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南朝梁。何逊还渡五洲〉诗:「方圆既龃龉,贫贱岂怨尤?」
《漢語大詞典》:责望(責望)
(1).责怪抱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 唐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内竖依凭切,凶门责望轻。”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其於兄弟也,与吾仲父异母以生,同居及老,未尝有一言之相责望也。”
(2).要求和期望。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八:“先父暮年多病,他无所冀,独责望余兄弟两人不浅。” 明 李贽 《又答耿中丞书》:“然渠之所以知公者,其责望亦自颇厚。”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