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1,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临财
外流
搜括
稛载
攫金
资助
机动
纳贡
厚施
封赏
赢缩
好货
伸手
通财
散财
《國語辭典》:临财(臨財)  拼音:lín cái
面对财货的时候。《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自守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分類:面对财物
《國語辭典》:临财不苟(臨財不苟)  拼音:lín cái bù gǒu
面对钱财引诱能不随便求取。意谓廉洁自好。五代十国。王定保《唐摭言。卷四。气义》:「孰以显廉?临财不苟。孰以定交,宏道则久。」
《國語辭典》:外流  拼音:wài liú
人口或财物等流往外地或外国。如:「人才外流」、「政府正积极均衡区域发展,以改善偏远地区人口外流的现象。」
《國語辭典》:搜括  拼音:sōu guā
1.搜索。《梁书。卷四○。刘之遴传》:「夜分求衣,未遑搜括。」
2.用各种方法掠夺、聚敛财物。《老残游记》第一回:「谁知道除那管船的人搜括众人外,又有一种人在那里高谈阔论的演说。」也作「搜刮」。
《國語辭典》:稛载(稛載)  拼音:kǔn zài
满载。《国语。齐语》:「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
《漢語大詞典》:攫金
列子·说符:“昔 齐 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时,不见人,徒见金。’”后因以“攫金”谓盗劫财物。 唐 黄滔 《以不贪为宝赋》:“卒使民知反朴之风,俗靡攫金之过。”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邑宰妾》:“宰以间潜逸。众怀金既饜,山视失宰,惧欲走。妾择弱者一人力持之,大呼:‘攫金贼在!’” 梁启超 《新罗马传奇·会议》:“高强攫金手段,清白人惯会算糊涂帐。”
《國語辭典》:资助(資助)  拼音:zī zhù
以财物帮助他人。《水浒传》第九回:「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其馀三四个,虽是少亲无辈,却由教士资助些银两,以作旅费。」
《國語辭典》:机动(機動)  拼音:jī dòng
1.因应事情变化而随时行动的。如:「警方的霹雳小组是打击犯罪的机动部队。」
2.利用机器操控发动的。如:「机动车辆」、「机动玩具」。
《國語辭典》:纳贡(納貢)  拼音:nà gòng
1.进贡。指诸侯或藩属向天子进献物品。《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2.明代由生员捐纳钱财、米粟入国子监。《明史。卷六九。选举志》:「纳贡视例监稍优,其实相仿也。」《聊斋志异。卷七。胡四娘》:「东海李兰台见而器之,收诸幕中,资以膏火,为之纳贡,使应顺天举。」
《漢語大詞典》:厚施
谓以丰厚的财物给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陈氏 虽无大德,而有施於民……公厚敛焉, 陈氏 厚施焉,民归之矣。”史记·游侠列传:“及 解 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东周列国志》第六八回:“ 陈氏 厚施於民,乃异日移国之渐。”
分類:丰厚财物
《國語辭典》:封赏(封賞)  拼音:fēng shǎng
古代国君将官爵、土地或财物赏赐给臣子。《晋书。卷一○六。石季龙载记上》:「季龙入辽宫,论功封赏各有差。」
《國語辭典》:赢缩(贏縮)  拼音:yíng sù
1.有馀与不足。《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视垦田赢缩以稽本末,视赋役薄厚以稽廉冒。」
2.进退。《国语。越语下》:「赢缩转化,后将悔之。」
3.长短。《淮南子。本经》:「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埒类,赢缩卷舒,沦于不测。」
《國語辭典》:好货(好貨)  拼音:hǎo huò
好物品。如:「你真不识货,这是上等的好货,你居然轻易放过。」
《國語辭典》:伸手  拼音:shēn shǒu
1.伸出手臂。《红楼梦》第六○回:「贾环见了,喜的就伸手来接。」《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便伸手抓了一把,塞在口袋里。」
2.介入、参与。如:「这件买卖他既然出面了,就不容许别人伸手。」
《國語辭典》:通财(通財)  拼音:tōng cái
互通钱财。《周礼。秋官司寇。士师》:「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汉。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七。文质》:「朋友之际,五常之道,有通财之义,赈穷救急之意。」
《國語辭典》:散财(散財)  拼音:sàn cái
散发钱财。比喻不积蓄。如:「散财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