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5,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清豫
缊豫
豫设
豫告
怡豫
豫抚
豫乐
豫想
参豫
豫卜
豫料
豫政
豫和
豫办
冘豫
《漢語大詞典》:清豫
恬适,安乐。《淳化阁帖·晋人法帖·王羲之书》:“寒严,足下何如?想清豫耳。”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万石之君,寒暑清豫。”
分類:恬适安乐
《漢語大詞典》:缊豫(緼豫)
絪缊悦豫。谓天地间阴阳二气交融而和悦。《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天地》:“恭承禋祀,緼豫为纷。”
《漢語大詞典》:豫设(豫設)
(1).预为筹划和准备。《汉书·辛庆忌传》:“夫将不豫设,则亡以应卒;士不素厉,则难使死敌。”《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且 寿春 虽平,三面仍梗,镇守之宜,实须豫设。”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孝武帝:“兵之所尚者勇,勇非可教而能者也;所重者谋,谋非可豫设而为教者也。”
(2).预先设置。 鲁迅 《南腔北调集·漫与》:“这囚车并非‘意图’拘禁敌人或汉奸,而是专为‘意图乘机捣乱’的‘反动分子’所豫设的宝座。”
《漢語大詞典》:豫告
事先告知或通告。周礼·春官·世妇“宿戒” 汉 郑玄 注:“宿戒,当给事豫告之齐戒也。”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疾增剧,輒豫告 文宣 。”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且曾在第二期《新小说》上豫告。”
《漢語大詞典》:怡豫
安乐;欢乐。《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近 汉 之世, 燕 盖 交遘,有 上官 之变,以身值此,何敢怡豫邪?” 明 张居正 《同贞庵殿下李罗村饮述斋园亭》诗:“四座咸怡豫,羽爵行无算。”
分類:安乐欢乐
《漢語大詞典》:豫抚(豫撫)
犹安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自豫抚题定之后,一切使客差员,大半皆由东路送往迎来,日无寧晷。”
分類:安抚
《漢語大詞典》:豫乐(豫樂)
安适快乐。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家有豫乐之声,人无愁怨之色。” 明 李东阳 《会合联句》诗序:“或者以为嬉游豫乐之具,则过矣。”
分類:安适快乐
《漢語大詞典》:豫想
预料;事前推想。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
《漢語大詞典》:参豫(參豫)
见“ 参与 ”。
《國語辭典》:参与(參與)  拼音:cān yù
参加。《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桓传》:「是时全琮为督,权又令偏将军胡综宣传诏命,参与军事。」《北史。卷二○。王建传》:「登国初,为外朝大人,与和跋等十三人迭典庶事,参与计谋。」也作「参预」。
《漢語大詞典》:豫卜
(1).谓预先占卜。清史稿·礼志一:“郊庙祭祀,祭前二岁十月,钦天监豫卜吉期。”
(2).犹预料。 梁启超 《说国风上》:“故常于事前豫卜事后之成绩,常以先见防弊于未然。”
《漢語大詞典》:豫料
谓事先估计。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严可求 豫料帝所问,教 苹 应对,既至,皆如 可求 所料。”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尹山人:“弟子献所赠, 尹 曰:‘是豫料我将遥适也。’”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事实也并不很远于他的豫料。”
分類:事先估计
《漢語大詞典》:豫政
参与政事。豫,通“ 与 ”。后汉书·爰延传:“尚书令 陈 蕃 任事则化,中常侍黄门豫政则乱。”
分類:参与政事
《漢語大詞典》:豫和
唐 代祭天神所奏乐曲名。旧唐书·音乐志一:“祭天神奏《豫和》之乐,地祇奏《顺和》,宗庙奏《永和》。”
《骈字类编》:豫办(豫办)
盐铁论事不豫办不可以应卒内无备不可以禦敌
《國語辭典》:冘豫  拼音:yóu yù
迟疑未能作决定的样子。《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诸将多以王师之重,不宜远入险阻,计冘豫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