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谷 → 榖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谷实(穀實)
五谷之实;谷物。《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季夏行春令,则穀实鲜落,国多风欬。”后汉书·张禹传:“ 徐县 北界有 蒲阳坡 ,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 禹 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穀实。”后汉书·陶谦传:“詔迁为 徐州 牧,加安东将军,封 溧阳 侯,是时 徐 方百姓殷盛,穀实甚丰,流民多归之。”
分類:五谷谷物
《國語辭典》:黄禾(黃禾)  拼音:huáng hé
稻禾。北朝。无名氏〈幽州马客吟歌辞〉:「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
分類:谷物粮食
《漢語大詞典》:作谷(作穀)
指田里生长着的谷物。 汉 扬雄 《上林苑令箴》:“茫茫大田,芃芃作穀,山有征陆,野有林麓。”
《漢語大詞典》:积庾(積庾)
指积存在露天的谷物。语出诗·小雅·楚茨“我仓既盈,我庾维亿” 毛 传:“露积曰庾。” 汉 焦赣 《易林·遁之咸》:“野有积庾,穡人驾取,不逢虎狼,暮归其宇。”
《漢語大詞典》:谷粮(穀糧)
谷物;粮食。后汉书·马援传:“ 羌 引精兵,聚北山上, 援 陈军向山,而分遣数百骑绕袭其后,乘夜放火,击鼓叫譟,虏遂大溃,凡斩首千餘级。 援 以兵少,不得穷追,收其穀粮畜产而还。”
分類:谷物粮食
《漢語大詞典》:毛实(毛實)
指谷物。 宋 范仲淹 《议守》:“分建诸侯,以其利而利之,使食其土之毛实,役其人氓之力。”
分類:谷物
《國語辭典》:了了  拼音:liǎo liǎo
1.聪明慧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明白、清楚。如:「不甚了了」。唐。李白 秋浦歌:「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3.清理。如:「了了亏空。」
4.语尾助词。有非常之意。如:「白了了」。
《國語辭典》:登场(登場)  拼音:dēng cháng
1.登临舞台。引申为上场。《红楼梦》第一回:「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七。臆论。立志》:「有某公子最爱度曲,每登场,必妆束小旦,惊艳绝人,观者赞服。」
2.临考场。唐。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登场应对、刺缪经旨,不可以言乎学。」
3.当时、当场。《水浒传》第一二回:「差两员相官,带了仵作行人,监押杨志并众邻舍一干人犯,都来天汉州桥边,登场检验了,叠成文案。」
4.五谷成熟。宋。孔平仲 禾熟诗:「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明史。卷六三。乐志三》:「勤树艺,岁年丰穰,九十月禾黍登场。」
《國語辭典》:钱谷(錢穀)  拼音:qián gǔ
1.称赋税。《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唐。韩愈〈上宰相书〉:「钱谷甲兵之问,不至于庙堂。」
2.旧时地方官署称司会计钱粮的师爷。
《漢語大詞典》:钱谷师爷(錢穀師爺)
旧时地方官所聘主管钱粮会计的幕僚。 瞿秋白 《鞘声·无用的人与东方文化》:“旧时的钱谷师爷,刑名师爷,秀才,举人的饭碗实在危险得不了。”亦称“ 钱粮师爷 ”。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
《國語辭典》:粢盛  拼音:zī chéng
一种古代的祭祀仪式。祭祀时将黍稷放在祭器里,称为「粢盛」。《孟子。滕文公下》:「诸侯耕助,以供粢盛。」《汉书。卷五。景帝纪》:「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
《國語辭典》:年谷(年穀)  拼音:nián gǔ
每年收成的谷物。《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庄子。逍遥游》:「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國語辭典》:开阖(開闔)  拼音:kāi hé
分散聚合。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國語辭典》:不熟  拼音:bù shú
1.没煮熟。如:「锅里的肉还不熟呢!」
2.记得不详确。如:「背不熟,就小心挨揍!」
3.不相识。如:「我跟他不熟,所以不知他的底细。」
《漢語大詞典》:秋实(秋實)
(1).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管子·国蓄:“春赋以歛繒帛,夏贷以收秋实。” 汉 王充 论衡·异虚:“见春之微叶,知夏之有茎叶,覩秋之零实,知冬之枯萃,桑穀之生,其犹春叶秋实也。” 宋 梅尧臣 《凝碧堂》诗:“今来莲已枯,碧水堕秋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七:“只是场师消遣法,不求秋实不看花。”
(2).比喻人的德行成就。三国志·魏志·邢颙传:“採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励行,秋实也。”
(3).喻指有德行的人。晋书·应詹传:“收春华於京輦,採秋实於巖藪。”
《國語辭典》:年登  拼音:nián dēng
谷物丰收。《新唐书。卷一一八。列传。宋务光》:「水旱为灾,不谓年登;仓廪未实,不谓国富。」《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农家乃四民中之最可怜者,岁荒则死于流离,年登则伤于谷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