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遇谤(遇謗)
遭受毁谤。隶释·汉戚伯著碑:“充列王室,遇谤于 吕 。” 唐 皮日休 《何武传》:“古之士事上遇谤,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必以愤报,破家亡国者可胜道哉!”
分類:遭受毁谤
《漢語大詞典》:肆谤(肆謗)
恣意毁谤。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四贤从祀:“ 陈 在 成化 被召时,为 邱文庄 肆谤。”
分類:恣意毁谤
《漢語大詞典》:谤诮(謗誚)
指责讥诮。 三国 魏 曹羲 《为兄爽表司马懿为太傅大司马》:“臣以为宜以 懿 为太傅、大司马,上昭陛下进贤之明,中显 懿 身文武之实,下使愚臣免於谤誚。”
分類:讥诮
《漢語大詞典》:谤缺
见"谤"。
《漢語大詞典》:谤铄(謗鑠)
非议,毁谤。旧唐书·魏元忠传:“卿累负谤鑠,何也?”
分類:非议毁谤
《漢語大詞典》:谤訾(謗訾)
责骂诋毁。韩非子·显学:“昔 禹 决江濬河,而民聚瓦石, 子产 开亩树桑, 郑 人谤訾。”
《漢語大詞典》:谤黩(謗黷)
怨恨毁谤。黷,通“ 讟 ”。宋书·自序:“在职八年,神州大治,民无谤黷, 璞 有力焉。” 宋 欧阳修 《论陈留桥事乞黜御史王砺札子》:“其虚妄谤黷之罪,可诛一也。”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章:“乃因弟子中颇有浇伪之徒,致起流言,大被谤黷。”
《漢語大詞典》:谤嘲(謗嘲)
诽谤讥嘲。 宋 王安石 《扬雄》诗之二:“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
《骈字类编》:百谤(百谤)
元好问 诗 虚名不值一钱轻,换得呶呶百谤生。
《漢語大詞典》:薏苡谤(薏苡謗)
同“ 薏苡之谤 ”。 唐 陈子昂 《题居延古城》诗:“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
《漢語大詞典》:訾谤(訾謗)
亦作“訿谤”。 毁谤,非议。 唐 道宣 《叙列代王臣滞惑解》:“斯言訿谤,天地不容。” 明 方孝孺 《书李质夫序后》:“声誉者己之所致以彰其身。一有所不至,则人将訾谤之矣。”
分類:毁谤非议
《漢語大詞典》:近谤(近謗)
照应,照料。谤,通“ 傍 ”。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一折:“你可便难倚弟兄心,我今日不可公婆意……别近谤俺夫妻每怎的,只不过发尽儿掏窝不姓 李 。”参阅 王鍈 《诗词曲语词例释·近谤》
分類:照应照料
《漢語大詞典》:谤嫉(謗嫉)
诽谤嫉妒。 宋 梅尧臣 《别后寄永叔》诗:“然於世道中,固且异谤嫉。”
分類:诽谤嫉妒
《漢語大詞典》:谤忌(謗忌)
诽谤猜忌。金史·文艺传下·麻九畴:“为文精密奇健,诗尤工緻。后以避谤忌,持戒不作。”
分類:诽谤猜忌
《漢語大詞典》:谤累(謗累)
谓诬陷他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饰邪説以浸润,构谤累於忠贞者,谗人也。”
分類:诬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