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解开(解開)  拼音:jiě kāi
脱开、打开。如:「解开绳结」。
《國語辭典》:猜谜(猜謎)  拼音:cāi mí
根据谜面,猜测谜底。《红楼梦》第四六回:「什么话这样忙?我们这里猜谜儿,赢手枇子打呢,等猜了这个再去。」
《國語辭典》:诗谜(詩謎)  拼音:shī mí
以诗句制成的谜语。宋。洪迈《夷坚甲志。卷二。诗谜》:「元祐间,士大夫好事者取达官姓名为诗谜,如:『雪天晴色见虹蜺,千里江山遇帝畿,天子手中朝白玉,秀才不肯著麻衣。』谓韩公绛、冯公京、王公圭、曾公布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风流隋何,浪子陆贾,我那里有差的勾当。」也称为「诗虎」。
《國語辭典》:字谜(字謎)  拼音:zì mí
谜底是字的谜语。《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且说袁天纲这二句是一个字谜:非青非白非红非赤,莫是个黄的色,这是『黄』字分晓。」
分類:谜底谜语
《国语辞典》:打谜(打谜)  拼音:dǎ mí
猜谜语。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小说讲经史》:「商谜者有道谜,来客念思司语讥谜,又名『打谜』。」也称为「打谜谜儿」。
分类:猜谜谜语
《國語辭典》:谜底(謎底)  拼音:mí dǐ
1.谜语的答案。参见「谜面」条。
2.事物的真相。如:「这刑案的谜底终于揭晓,真相于是大白。」
《國語辭典》:谜头(謎頭)  拼音:mí tóu
谜语。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快与我分别一个恩雠,饶不饶即便说缘由,好著我猜不著谜头。」
分類:谜语
《國語辭典》:解谜(解謎)  拼音:jiě mí
解开不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如:「有关南美洲印加帝国突然消失的原因,众说纷纭,仍有待学者来解谜。」
《国语辞典》:谜题(谜题)  拼音:mí tí
1.谜语的题目。如:「今年元宵节的猜灯谜比赛,谜题很多也很难。」
2.比喻难以理解的事物。如:「这个案件是一道难解的谜题,已经成立专案小组调查。」
《国语辞典》:谜学(谜学)  拼音:mí xué
研究谜语的学问。
分类:谜语学问
《国语辞典》:捲帘格(捲帘格)  拼音:juǎn lián gé
一种谜语。谜底多为三个字或三个字以上,需倒读以扣合谜面,像帘子捲起又放下一样,故称为「捲帘格」。如「优秀仓库管理员」猜一物理学科名,正读为「理物能高」,倒读则为谜底「高能物理」。
分类:谜语谜底
《漢語大詞典》:独脚虎(獨脚虎)
一种谜语。 明 郎瑛 七修续稿·诗文·〈千文虎〉序:“﹝ 贺从善 ﹞有诗谜若干篇,后习者宗之。翌日踵门,袖出一集,面书‘自知风月’,乃问予曰:‘此四字云何?’予解之曰:‘自知风月者,即独脚虎儿也。’曰:‘何以颜兹名?’予曰:‘尝闻先辈云:更作三句以成诗,惜乎独有一句,更难於谜,故号曰独脚虎。’” 清 翟灏 通俗编·兽畜:“七修续稿·〈千文虎〉序自称独脚虎儿……按,俚俗谓作谜曰打虎儿,故云。”
分類:谜语
《漢語大詞典》:拆白谜(拆白謎)
用拆字法编的谜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出书一函,付嘱曰:‘余有故人,与大人同里,烦一致寒暄。’问:‘何姓名?’答曰:‘王林。’……持以告母,母执书以泣,曰:‘此汝父家报也。 琳 ,我小字。’始恍然悟‘王林’为拆白谜也。”参见“ 拆白道字 ”。
分類:拆字谜语
《國語辭典》:拆白道字  拼音:chāi bái dào zì
一种流行于宋元的文字游戏。说话者将欲表达的话,以拆字法说出。如宋。黄庭坚的〈两同心。一笑千金〉词:「你共人,女边著子,争知我,门里挑心。」即拆「好闷」二字。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俺孩子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般不晓,无般不会。」《水浒传》第六一回:「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也作「抹牌道字」、「拆牌道字」。
《漢語大詞典》:猜谜儿
就谜面揣想谜底;寻求谜语的答案
比喻揣摩真实含义或实际情况。例如:老首长,你让我猜谜儿呀。
《漢語大詞典》:测廋(測廋)
猜测谜语。廋,廋辞。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扬子:“《法言》十三篇,如评 子胥 曰卒眼之,评六国曰方肉、方木;问 餘 耳 曰光初;称 文帝 曰宫不女。全是割裂文义,测廋猜谜,读之欲呕。” 清 秦笃辉 《平书·人事上》:“ 杨脩 以好为幼妇,见忌于 曹瞒 ; 刘显 以贞与上人,遭斥于 梁武 。皆测廋之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