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46,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50  51  52  5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风流调法
犯调
后天失调
花麻调嘴
赍调
基调
诘调
讥调
奤调
滚调
汉调二黄
函调
和调阴阳
不调贴
不着调
《國語辭典》:风流调法(風流調法)  拼音:fēng liú diào fǎ
男女风情方面的花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淫词儿早则休,简帖儿从今罢。犹古自参不透风流调法。」
分類:调情手法
《國語辭典》:犯调(犯調)  拼音:fàn diào
词曲在歌唱时,假借别调作腔,称为「犯调」。可分为二种:一、犯别调的音律,如姜夔的凄凉犯。二、犯别调的句子,如刘过的四犯剪梅花。
《漢語大詞典》:后天失调(後天失調)
(1).中医学名词。指脾胃之气虚弱,运化失常而造成的营养障碍。
(2).比喻事物诞生后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扶持。 黄宗英 《八面来风先开扇窗户》:“有一座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畸形工厂。”
《漢語大詞典》:花麻调嘴(花麻調嘴)
犹言花言巧语。 明 无名氏 《南极登仙》第三折:“你则老实説,我那里晓的这等花麻调嘴。”亦作“ 花马掉嘴 ”。红楼梦第六五回:“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麪,你吃我看’。” 孙犁 《白洋淀纪事·“藏”》:“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你好好地告诉我没事!”
分類:花言巧语
《漢語大詞典》:赍调(齎調)
奉旨调遣。《西游记》第六回:“ 玉帝 闻言,即传调兵的旨意,就差 大力鬼王 齎调。”
分類:奉旨调遣
《國語辭典》:基调(基調)  拼音:jī diào
1.主要的色调。如:「这幅海景以蓝色为基调。」
2.主要的中心思想或观念。如:「各种宗教的教义虽然各有不同,但是都以劝善为基调。」
《漢語大詞典》:诘调(詰調)
盘问。 明 无名氏 《桃符记》:“你这妮子不识羞,等我詰调你哩。”
分類:盘问
《漢語大詞典》:讥调(譏調)
讥嘲戏弄。晋书·孙绰传:“ 绰 性通率,好讥调。尝与 习凿齿 共行, 绰 在前,顾谓 凿齿 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凿齿 曰:‘簸之颺之,穅秕在前。’”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自 贺秘书 知章 、 贾相 躭 、 顾著作 况 ,讥调 秦 之至于 陆君 者也。” 清 褚人穫 《坚瓠七集·白练裙》:“ 马湘兰 负盛名,与 王百穀 诸公为文字饮,颇不礼 应尼 。 应尼 与 吴非熊 辈作《白练裙》杂剧,极为讥调。”
分類:讥嘲戏弄
《漢語大詞典》:奤调(奤調)
犹歪调。《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街坊上人知道此事的,渐渐多了,编着一隻奤调《山坡羊》来嘲他。”
《國語辭典》:滚调(滾調)  拼音:gǔn diào
一种弋阳腔及其他高腔的唱腔形式,简称为「滚」。滚调原是曲牌基本句法结构之外的附加部分,可以放在曲牌前面,也可以放在中间或后面。具有解释或贯串原有词意,加强感情气氛,增添曲调、节奏的对比变化等作用。是介乎唱、白之间的朗诵性唱腔。偏于唱曲的称为「滚唱」,偏于说白的称为「滚白」。
《漢語大詞典》:汉调二黄(漢調二黄)
也称陕二黄、山二黄。戏曲剧种。流行于 陕 南和 陇 东。是二黄腔调从 湖北 沿 汉水 进入 陕西 而形成的。 清 道光 年间颇为盛行。因地区不同分为汉江派和雒镇派。汉江派音乐比较柔和,以唱功戏,做功戏见长;雒镇派腔调铿锵有力,以武打戏见长。
《漢語大詞典》:函调(函調)
(1).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 清 曾纪泽 《拣员补参赞各缺疏》:“臣奉命留使 欧洲 ,细查所出各缺,均关紧要。未便日久虚悬,是以函调数员来洋,听候差遣。” 清 曾纪泽 《援案请奖期满人员疏》:“云骑尉 刘麒祥 ,经臣函调出洋,於 光绪 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行抵 英 伦 。”
(2).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如:经函调证明,他在原单位工作表现一贯很好。
《分类字锦》:和调阴阳(和调阴阳)
白虎通先王推行道德和调阴阳覆被夷狄故夷狄安乐来朝中国于是作乐乐之
分类:杂乐
《國語辭典》:不调贴(不調貼)  拼音:bù tiáo tiē
1.不顺从、不服贴。《醒世姻缘传》第九一回:「恰好是后娶的不贤良继母,待那前窝里不调贴的子女一般。」
2.不协助、不撮合、作梗。《董西厢》卷八:「想太君,情性劣,往日誇㑳共撇。陡恁地不调贴,把恩不顾,信无徒汉子他方说,便把美满夫妻,恩情都断绝。」
《漢語大詞典》:不着调(不着調)
不合乐调。引申为不正派,没规矩。古名家本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説一会那丈夫打凤的机关,使了些不着调虚嚣的见识。” 孙芋 《妇女代表》:“这个死媳妇,就象迷住了窍似的,这么不着调,吃饱了又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