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54,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调胃
调易
老调
徽调
煎调
适调
调整
调侃
京调
巴人调
优调
支调
护调
户调
胡调
《漢語大詞典》:调胃(調胃)
调理胃气。《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七·调胃承气汤》“治表解有汗”注:“曰调胃者,则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非若大、小专攻下也。”
分類:调理
《漢語大詞典》:调易(調易)
指官职的迁转、调动。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河神》:“幽冥事不可知,亦如阳官之陞迁调易歟!”
《國語辭典》:老调(老調)  拼音:lǎo diào
1.已说过多次使人厌烦的论调。
2.流行地区以河北保定为中心的戏曲剧种。分东、西、南三路。唱词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兼唱丝弦戏的曲牌。也称为「老调梆子」。
《國語辭典》:徽调(徽調)  拼音:huī diào
1.徽剧的旧名。参见「徽剧」条。
2.徽剧所用的腔调。主要为吹腔、高拔子和二黄,后也用西皮、高腔、昆腔。清代传到北京,对京剧腔调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漢語大詞典》:煎调(煎調)
犹烹调。吕氏春秋·孝行:“熟五穀,烹六畜,龢煎调,养口之道也。” 汉 贾谊 新书·胎教:“太宰荷斗,而不敢煎调。”北史·毛脩之传:“ 脩之 能为南人饮食,手自煎调,多所适意。”
分類:烹调
《韵府拾遗 萧韵》:适调(适调)
淮南子五行异气而皆适调六艺异科而皆同道
《國語辭典》:调整(調整)  拼音:tiáo zhěng
调理整顿。如:「经过适度调整后,展场终于能对外开放了。」
《國語辭典》:调侃(調侃)  拼音:tiáo kǎn
揶揄、嘲讽、挖苦。《宋元戏文辑佚。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若提起,这柳七,谁不识此公是佶倬客?酿旦调侃,是他为第一。」
《国语辞典》:京调(京调)  拼音:jīng diào
旧时盛行于北平的西皮、二黄等曲调的总称。
《国语辞典》:巴人调(巴人调)  拼音:bā rén diào
泛指民歌俚曲。参见「下里巴人」条。元。陈基〈题玉山草堂〉诗:「竹枝已听巴人调,桂树仍闻楚客歌。」
《漢語大詞典》:优调(優調)
(1).谓受铨选而任官。新唐书·刘蕡传:“於时,被选者二十有三人,所言皆冗齪常务,类得优调。”
(2). 宋 代特指不赴吏部侯选的特别差遣。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仕进》:“参部註差为赴调,别差曰优调。”
《國語辭典》:支调(支調)  拼音:zhī diào
敷衍、打发。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他既然支调咱家回去,早气出我个四句来了。」《金瓶梅》第四○回:「随你催讨终朝,只拿口儿支调。」
《漢語大詞典》:护调(護調)
调教辅佐。宋史·李至传:“詔答曰:‘朕旁稽古训,肇建 承华 ,用选端良,资於辅导。藉卿宿望,委以护调,盖将勗以谦冲,故乃异其礼数。’”
分類:调教辅佐
《漢語大詞典》:户调(户調)
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 东汉 末年及 魏 晋 时代。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 袁绍 举兵南侵,遣使招诱 豫州 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 阳安郡 不动,而都尉 李通 急録户调。”晋书·武帝纪:“﹝ 泰始 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詔 交趾 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参阅文献通考·户口
《漢語大詞典》:胡调(胡調)
(1).任意乱搞。 鲁迅 《且介亭杂文·答〈戏〉周刊编者信》:“这回编者的对于主角 阿Q 所说的 绍兴 话,取了这样随手胡调的态度,我看他的眼睛也是为俗尘所蔽的。” 夏衍 《上海见闻记》:“上海话‘搅七捻三’译成国语,有点类似‘胡调’。”
(2).任意调戏;胡乱调情。 茅盾 《子夜》十四:“后来那姓 朱 的女工出去,到茧子间旁边,就被 曾 家二少爷拦住了胡调。” 茅盾 《春蚕》二:“她的爱和男子们胡调已经在村中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