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54,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调神
调心
词调
俗调
铨调
清调
调习
调集
正调
阳调
调露
腔调
空调
调簧
始调
《分类字锦》:调神(调神)
杜育荈赋调神和内
分类:
《漢語大詞典》:调心(調心)
调摄心性。 汉 陆贾 新语·慎微:“如调心在己,背恶向善,不贪於财,不苟於利,分财取宽,服事取劳,此天下易知之道、易行之事也。”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四·慧远:“ 远 每於讲际至於定宗,未尝不讚美禪那,盘桓累旬,信虑求之可得也。自恨徇於众务,无暇调心以为失耳!”
分類:心性
《國語辭典》:词调(詞調)  拼音:cí diào
填词用的牌调。
《漢語大詞典》:俗调(俗調)
(1).平庸鄙俗的情调。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谈谐无俗调,所説圣人篇。”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一二俗调,不能为全集疵也。”
(2).时俗的论调、情趣。 宋 刘克庄 《纵笔六言》诗之二:“古调不同俗调,后儒多异先儒。”
(3).通俗的曲调。 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而且‘骚’之一字几乎为雅人所独占,雅人谓之‘骚人’,殊不知本来才是古时的俗调。”
《漢語大詞典》:铨调(銓調)
根据考绩迁调官职。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官吏一入人罪者,往往十餘年未尝升擢,或沉於銓调,不与改官。” 宋 陆游 《王季嘉墓志铭》:“及见除书,从天官銓调 湖南 转运司主管文字以去。”
《漢語大詞典》:清调(清調)
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曲调之一,与平调、瑟调合称三调,也称清商三调。后亦指清雅的乐曲。《魏书·段承根传》:“思乐哲人,静以镇躁。蔼彼繁音,和此清调。”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于家琵琶:“今宵万籟俱寂,清调远闻,恍出吾姬之手,不胜悲痛。”参见“ 清商乐 ”、“ 清商三调 ”。
《漢語大詞典》:调习(調習)
(1).调治熟习。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卷前《杂说》:“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人,人忘其劳。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华严经疏钞·十回向品》:“心善调伏,不调令调,以寂静法,而调习之。”
(2).调教训练。诗·秦风·驷驖“游于北园,四马既闲” 唐 孔颖达 疏:“诸马皆须调习也。”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段宰妾》:“调习既久,容色殊可。 段 名之曰‘鶯鶯’,以为侧室。”《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选了一匹青色騸马,使人预先调习。”
《國語辭典》:调集(調集)  拼音:diào jí
徵调聚集。如:「调集军队驻扎边防,以保国境的安全。」
《高级汉语词典》:正调  拼音:zhèng tiáo
对刺激的正常反应性
《国语辞典》:阳调(阳调)  拼音:yáng diào
阳平、阳上、阳去、阳入的总称。古代四声,因受声母清浊不同的影响,浊声母的字为阳调。发音一般较阴调稍低。
分类:阳平四声
《國語辭典》:调露(調露)  拼音:tiáo lù
1.阴阳调和,甘露滋润。雨水分布均匀。《文选。任昉。奉答敕示七夕诗启》:「虽汉在四世,魏称三祖,宁足以继想南风,克谐调露。」
2.唐朝高宗的年号(西元679)。
《國語辭典》:腔调(腔調)  拼音:qiāng diào
1.乐曲的声律。《儒林外史》第六回:「一个吹箫,一个打鼓,在厅上滴滴打打的,总不成个腔调。」
2.说话的声音和语调。《红楼梦》第七十三回:「偶然一次睡迟了些,就装出这腔调来。」
《國語辭典》:空调(空調)  拼音:kōng tiáo
使建筑物内空气洁净,并保持适当温度、湿度的一种处理方式。参见「空气调节」条。
《漢語大詞典》:调簧(調簧)
调弄舌头。谓啼鸣。 宋 梅尧臣 《和欧阳永叔啼鸟十八韵》:“口中调簧定何益,下啄蚯蚓孰曰清。”
《韵府拾遗 啸韵》:始调(始调)
唐书王晙传晙擢明经第始调清苑尉历除殿中侍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