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四梵
佛教语。谓色界四禅诸天之王。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愿此良因,宜资贵亲。三乘竝策,四梵为宾。” 宋 黄庭坚 《题神移仁寿塔》诗:“定知四梵神通力,曾借六丁风雨摧。”
《漢語大詞典》:四食时(四食時)
佛教语。指诸天、三世诸佛、畜生、鬼神之食时。法苑珠林卷五五:“食有四种:旦,天食时;午,法食时;暮,畜生食时;夜,鬼神食时。”
《國語辭典》:天龙八部(天龍八部)  拼音:tiān lóng bā bù
佛教用语。天、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迦八类佛教的护法神。《佛名经》卷二九:「一切圣贤、天龙八部、法界众生。」也称为「八部众」。
《國語辭典》:天花乱坠(天花亂墜)  拼音:tiān huā luàn zhuì
传说佛祖讲经说法,感动了天神,天上各色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典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序品第一》。后用以形容说话言词巧妙,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誇大而不切实际。《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凭那哥哥说得天花乱坠,只是不肯回去。」《红楼梦》第六四回:「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也作「天花坠地」、「乱坠天花」。
《漢語大詞典》:非想非非想处(非想非非想處)
佛教谓无色界第四天的禅定。诸天之最胜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定。《楞严经》卷九:“识性不动,以灭穷研;於无尽中,发实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法苑珠林卷九九引《新婆娑论》曰:“汝得非想非非想处定耶?”参见“ 非想非非想处天 ”。
《漢語大詞典》:非想非非想处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佛教语。即三界中无色界第四天。此天没有欲望与物质,仅有微妙的思想。《婆娑论》:“无色界中有四天:一名空处天,二名识处天,三名无所有处天,四名非想非非想处天。”亦省称“ 非想天 ”。 唐 刘言史 《登甘露台》:“身心未寂终为累,非想天中独退还。” 明 叶宪祖 《北邙说法》:“便上非想天,一骨碌到底,人我缠绵没了期。”
《漢語大詞典》:光音天
佛教语。色界诸天之一,二禅天之第三天。此天绝音声,以光为语言,故名。亦泛指二禅天。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阿波会天,此云光音天,亦言极光浄天,即第二禪第三天也。” 清 钱谦益 《孙子长征君六十寿序》:“当骤雨为沉灰,夜壑负趋之后,此两人者,如光音天人,遗种劫后,亦不可不谓之多也。”亦省作“ 光音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抄上:“层城閬风之巍峨,光音浄乐之瑰丽,幻而究於无者也。”
《國語辭典》:释提桓因(釋提桓因)  拼音:shì tí huán yīn
1.印度婆罗门、印度教的神名。原是雷雨之神,为众神之首。他征服人间和魔界中的许多敌手,所以后来渐渐发展成战神。也称为「帝释天」、「因陀罗」。
2.佛教的护法神。为忉利天之主。也称为「帝释天」、「因陀罗」。